第32部分(第2/3 页)
Informatization Quotient: The perspective of Mainland China”� Paper presented o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Digital Divide: Technology and Politics in the Information Age; 22~23 August 2002; Hong Kong�
从社会学意义上说,在我们谈及中产阶层的演变时,数字鸿沟的恰当的概念定义应该指“社会各阶层之间在使用互联网上的差别”。这种质的差别通常潜伏在统计数字的深处。“第十五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在网民构成中,收入中产阶层的成分并没有被明显地突出。
表5…30用户个人月收入500元以下501~1000元1001~1500元1501~2000元2001~2500元2501~3000元28�019�016�710�75�35�43001~4000元4001~5000元5001~6000元6001~10000元10000元以上无收入3�62�21�01�10�86�2
但从学历中产的构成来看,网民中的这一比例却一向明显偏高:虽然从第四次调查的59%起持续下降,现在,本科以上文化程度的网民已经只有30�7%,但是仍然是一个惊人的比例。
图5…1历次调查网民受教育程度分布
这说明了以下两个事实:①知识中产阶层对于网络接触的依赖程度很高,②知识仍然是使用新媒体的主要壁垒。关于后者,有关非网民不上网的原因的调查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
第十五次CNNIC调查结果显示,非网民不上网的主要原因有:不懂电脑/网络,40�1%的非网民选择;没有上网设备,23�1%的非网民选择;觉得上网没用/不需要,16�1%的非网民选择;没时间上网,15�9%的非网民选择;认为上网费用贵,10�5%的非网民选择。此外,不感兴趣、年龄太大/太小、当地无法连接互联网、对孩子影响不好、家长/老师不许上网等亦是妨碍非网民上网的原因,分别有7�2%、7�0%、3�2%、1�9%、1�2%的非网民选择。可见;不懂电脑/网络是影响我国非网民不上网的最主要因素。没有上网设备意味着缺少基本的经济实力,而不懂电脑/网络,在今天这样的时代意味着文化的落伍——接踵而至的则是阶层的划分。
中产阶层正是在这样的一系列文化和经济特征上与非中产阶层拉开了距离,与此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媒介接触习惯:
电视疏离与网络依赖(6)
图5…2非网民不上网原因
新媒体与新中产阶层的信息需求
对于中产阶层接触网络的时间比非中产阶层长这个现象的一个最显在的解释是:随着人们工作方式的不同,信息来源也有差别。在信息时代,中产阶层越来越通过新的媒体获得信息,电脑成为他们生活工作学习的一部分。
但是更具本质的解释应该来自于网络媒体的特征。它的以下特征与新中产阶层的信息需求及其媒介接触特征是一致的:
1�开放性。互联网上无国界,网络传播系统是一个高开放性的、全球化的系统,这是网络传播不同于传统传播系统的一大特点。从提供的信息服务而言,正如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NRC)在其所编辑的《理解信息的未来——互联网及其他》中所指出的,网络的“开放性”是指它“可以进行各种类型的信息服务,(这些信息)可以来自各种类型的提供者,可以给各种类型的用户使用,可以经过各种类型的网络服务机构,而且,这种连接是没有障碍的”。能够轻易跨越国界的互联网,常被认为是全球化传播的要素之一。因此,全球化与开放性相伴同为网络传播系统的基本特征。相当数量的中产阶层人群和即将就业的校园人群,把与全球相连的因特网作为自己的第一新闻信息来源,越境数据流(transborder data flow,TDF)直接削弱了意识形态领域的控制力和传统媒体的权威性;在虚拟的空间里,新兴的中国中产阶层人群出自经济、政治、文化或者其他需要,可以和世界各地的使用者互相联系。从自由交流和可能性看来,没有其他媒介比互联网更具备中产阶层蓬勃发展的需求特质。
2�共享性。指凡是与网络相连的用户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