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部分(第3/4 页)
许多人眼中,周希汉有着骄傲、清高的缺点,但这并不妨碍他去打胜仗。
1945年10月,周希汉中央党校毕业后,被任命为4纵10旅长。就在返回太岳的路上,他与部队一会合,立即参加同蒲战役,前去攻占赵城。
10旅前身就是386旅,周希汉离开部队一年多,按惯例,应先了解一下部队的情况,再逐步进入工作,但同蒲战役的战斗形势却不允许他这么做了。在向赵城急进的途中,周希汉听了政委刘忠、副旅长楚大明的情况介绍,然后,不顾10多天的旅途劳累,边行军边阅读上级有关这次战役的指示和旅制订的行动方案,可看着看着,他就有了一个感觉:这个方案订得稳当周全,面面俱到,但没能反映出党中央对此次战役要求的精神,即尽快斩断同蒲,阻敌北上目的的战斗要求不能充分实现。事关大局。他毅然撇开可能招致的“骄傲”、“冒尖”等闲言碎语,要对方案进行修改了。
他找到刘政委和楚副旅长,说:“就攻占赵城这个具体任务而言,这个方案不会有太大的困难,是可行的。但党中央发起同蒲战役的目的,是为了阻止胡宗南部继续北调,保障刘、邓主力顺利实施邯郸战役,这是关系中央战略布局的大事。这个我们必须考虑。如果我们的行动被敌先行发觉,胡宗南部利用同蒲路北上,两天就可到达临汾;阎军从太原乘火车南下,半日也可到达。如果这样,整个战役能否进行,就成问题了。”
“你的意思呢?”楚副旅长问。
“我们据此应在隐蔽、迅速上做文章。”周希汉说,“一、取消在此休息的计划,部队明日(28日)凌晨出发,在居民起床前,越过人烟较稠密地段进入霍山;二、利用霍山山高、沟深、林密、人稀的天然隐蔽条件,加大行速,争取黄昏前到达山口的水头村一带隐蔽待发;三、他带3个团长及有关人员乘马先行,迎接先遣侦察人员的报告,到现场给各团区分任务;四、充分发挥洪赵游击大队人地皆熟的条件,乘黄昏绕开村庄,分别将各分队直接带到敌外围据点之前,出敌不意,突然发起猛攻。争取29日午前肃清城外之敌,占领城关,转入登城准备。”
结果,按照周希汉的方案,28日夜,10旅各部突然进攻,29日晨就结束了外围战斗。随后,攻城战斗一打响,东、南、北三路一举突破敌城垣防御,5个小时即歼灭城内之敌,西逃的300多人亦被设伏的20团部队全部俘获。这一仗毙敌200余人,敌督导司令张荣凡以下1700多人被俘获。
10旅在同蒲线上第一次攻城战就打得如此干净利落,上下一片欢腾。战后,周希汉向陈赓司令员汇报时说:“这次改方案,开始还挺担心的呢!”
“担心什么?怕读了一年书,打仗疏远了?”
“这倒不是,怕闲言碎语,怕说我‘骄傲’呢!”
陈赓笑着说:“你有骄傲的个性,但是没被骄傲绊倒,这个本事高。”
(3)
因为恃才傲物和骄傲,周希汉还耽误过自己的“提升”。
淮海战役后,周希汉直接从旅长被提升为10军军长。晋升前,二野政委邓小平特地找他谈了一次话。邓小平说:
“周希汉,这10年来,我们在你的使用上是有意压了压的。你早就可以当军长,晓不晓得为什么现在才提你?”
周希汉自知之明地回答说:“是不是领导上认为我骄傲?”
“对。就是为了这个。我们就是要杀杀你的傲气。骄傲有时候是一个优秀指挥员的最危险的敌人。”邓小平说。
谁知周希汉听了后,嘿嘿一笑,说:“老首长,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我这个弱点自己也知道,就是很难改。”
邓小平正色道:“改得掉也得改,改不掉也得改。你如今是人民军队的高级指挥员,是举足轻重的人物了。为了革命的事业你必须给我改掉。”
(4)
据说,周希汉至死都没改掉那个骄傲和清高的“毛病”。
在晚年,他不写回忆录,也极少为别人的文章“审稿”,任各个《军史》、《战史》、《建设史》之类的送审稿、征求意见稿堆积案头,他也难得去碰一碰。
一次,秘书动员他写回忆录,他说:
“我们不要学林彪。林彪当权的时候好像全中国都是他一个人打下来的。今天我们说我们二野功劳大,明天别个说别个的部队功劳大,有什么意思?现在让我们写回忆录,是好事,写多了、写滥了,甚至借着写回忆录抬高自己、贬低别人就不是好事了。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