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3/4 页)
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防病真如防敌。防敌要依靠实力强大,防病要依靠身心健康;防敌要居安思危,防病要惜身养生。慎终如始,坚持不懈。有一本叫《嵩山太无先生气经》的书,讲过一段话,至今读来仍觉得清新可喜,哲理隽永。该书从“惜未危之命,惧未祸之祸,治未病之病”的观点出发,极力倡导“爱精重气”,增强体质,预防疾病。
预防战争强调知彼知己,预防疾病也讲究预知致病原因。导致人体产生疾病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中医认为主要有三大类:
一是外感六淫。自然界因气候变化而产生的风、寒、暑、湿、燥、火六气是万物及人类生长的条件,但是六气变化过于急骤突然,在人体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时就会成为致病因素,侵入人体使之得病,这时的六气称为“六淫”。
二是内伤七情。通常人体的精神情绪可概括为七种状态,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一般的精神状态变化不会使人得病,而突然的、强烈的、长期的情绪刺激,超过了人体正常的承受能力,会使人体气机紊乱,脏腑的阴阳气血失调,从而导致疾病发生。
三是内外杂合。诸如饮食失调、*失节、劳逸失度、外伤失防等因素都能够影响人体的生理功能,使正气受伤,脏腑失调,以致引发疾病。
虽然致病因素有三大类,但从总体上说,疾病的预防不外乎两个方面:从自身方面预防;借助医疗手段预防。
(1)从自身方面预防
从自身方面预防又可以分为从体外预防和从体内预防。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说:“虚邪贼风,避之有时,……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从体外预防:回避外界一切容易致病的邪气。
所谓“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是强调对外界一切容易致病的邪气,要注意适时回避,以防体外致病因素的侵袭。基本途径是,效法天地变化的规律,注意根据四季气候变化的特点,适时调养精气,防止“六淫”侵袭。人们常说的“秋冻春捂”、“冬要温床暖室,夏要净几明窗”、“凡人卧,春夏向东,秋冬向西”等民谚,都是防止外邪侵入的有效方法。
1.防于未乱,治于未病(2)
从体内预防:真气和顺,精神内守。
所谓“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要求保持体内的真气和顺,精神内守而不耗散,增强人体内在的防病机制。基本的途径是,思想上保持清静,无欲无求,饮食有一定节制,既不妄事操劳,又避免过多*,防止七情失调和外伤失防。古人实行的精神养生、房室养生、气功养生、运动养生都是切实可行的防病途径。
(2)借助医疗手段预防
内防也好,外防也罢,都是就人们自身如何防病而言的。有的时候,疾病如同狡猾的敌人,让人防不胜防。此时,我们就应该利用现代医疗手段预防疾病的发生或蔓延。
◎善用药物预防
很多疾病都可以提前用药物来预防,就拿天花来说。我国古代药物防病的方法林林总总,不可胜数,其中预防天花病的方法效果颇为明显,堪称中国人对人类预防保健的一项卓越贡献。早在公元8世纪时,就有医家采用天花病人的痂皮,以“吹鼻”或种“人痘”的方法,使人感染上轻度天花而获得免疫来预防天花,取得良好效果。自公元17世纪起,这种接种人痘的方法开始向国外传播。公元1796年英国一位名叫琴那的医学家受接种人痘的启发,创造了接种牛痘的方法,并迅速得到推广。1979年10月26日世界卫生组织在肯尼亚内罗毕宣布全球消灭了天花病。这光辉的一页既应归功于英国的琴那,更应归功于中国人发明的人痘接种术。既然天花可以通过医疗手段预防,其他传染性疾病也可以采取相应的医疗措施来预防。近几十年来的事实证明,斑疹伤寒、回归热、黑热病、麻疹、百喉、脊髓灰质炎及血吸虫病等一度死亡率很高的传染病,通过药物预防也已得到不同程度的控制。
◎善用中医预防保健方法
除了传染病,中医对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的癌症、心脑血管病、高血压病,也已研制出一系列中药和医疗器械,如新发明的磁疗中药鞋,对部分高血压患者,具有一定的降压和镇静的作用。在《黄帝内经》中曾提到“重履而步”,唐代初年医学家杨上善便认为“重履”即是将磁石置于鞋中,具有防治疾病的作用。
除此之外,中医药预防保健方法还有很多,而且多有简便易行的特点。如用艾灸足三里穴(膝下外侧三寸处)可以改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