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3/4 页)
倾轧又在此上演了一幕幕人间悲喜剧。小城成为各色钻营之
徒穷形尽相的舞台,无怪乎行吟诗人佩脱拉克要慨叹:“这里是恶棍们翻云覆雨
的天地,人世间藏污纳垢的下水道”。回顾历史,普罗旺斯有那么多东西值得作
家们去开掘,虽然早有前辈文人抛珠滚玉在前。
一般人总认为作家终日沉醉于自我的内心世界里,翱翔在想象的天地或追寻缪斯
女神的身影,这种看法确实颇有见地但有失偏颇。即便是最勤奋的作家,也难免
有看倦内心的风景的时候,遏制不住走出斗室、到大千世界呼吸一口新鲜空气的
冲动,他们需要一片更广的天地来换换脑子、汲取更多创作的养分。据我所知,
没有什么地方比普罗旺斯更能满足他们的这种需求了。
这里的自然风光自有一种永恒的打动人心的美。总有那么些时候,我提起笔却发
现笔尖干涩、难以成言。搜肠刮肚好不容易攒出几行字,却干巴巴的了无生气,
僵硬地躺在纸上仿佛一只只被拍扁了的小虫子。哪怕是组织一句通顺的话也成了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二章 春之序曲(3)
难事,磕磕绊绊许久也不见得满意。这其实已不是文思不畅的问题了,而是一种
内心深处的倦怠。所幸的是,我有一剂良方可医这种倦怠症:到山里闲走两三个
小时,大多数时候,偌大的一片风景就我一人独享。舒筋活骨的同时享受金子般
阳光、如诗如画的美景和一分超然世外的孤独感,怎不叫人神清气爽、灵窍顿开
。回到书斋,我重新匍匐于案前,此刻的我即使没有文思泉涌,心中也对码字的
人生多了几分乐观与从容。
另一处激发灵感的源泉是本地的大小咖啡馆,喜欢观察生活的人和爱耳朵的人会
发现那里真是他们的天堂。普罗旺斯人天生都是大嗓门,除了谈论个人收入所得
税,他们从来不会安安静静地讲话。几乎一切话题,从身体上的小恙到吧台后的
迷人姑娘,都用最大的音量讨论,隔着三五张桌子也能听得一清二楚。四乡八野
的趣闻轶事,村子之间的恩怨情仇,以及邻居的背后捣鬼、甜瓜的价格涨落、游
客的洋相百出乃至市长的施政纲领,都是咖啡馆的谈资——想了解普罗旺斯生活
的点点滴滴吗?这里就是活的图书馆。而且,这种咖啡馆信息资源还配有时刻变
化的视觉效果,因为大家在交谈中会不住地点头、眨眼、耸肩、扮鬼脸儿、做出
各色各样的诧异或愤慨的表情,情绪激动处还会爆发更戏剧化的肢体语言。对作
家而言,这也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资源,他们可以将生活中人们的神态举止移植到
作品中的人物身上。所以到咖啡馆去泡上几个钟头,假装看报纸借机观察世像百
态,确实大有裨益。
隐居在普罗旺斯乡间还有一大好处,就是能为以写作为生的人提供一道舒适的隔
离带。普罗旺斯远离出版商。远居纽约、伦敦或巴黎的性急编辑不可能“顺道”
上门拜访,打探约稿进度如何。我没有电子邮箱,可有电子邮箱又如何呢? 邮箱
主人大可对索稿催稿的信件不理不睬,这比应付突如其来的敲门声容易多了。这
种策略同样适于处理传真。至于电话嘛,也可以一拔了之。一句话,住在普罗旺
斯码字为生的人大可心安理得、游刃有余地把交稿时间往后拖。
更妙的是,住在普罗旺斯,我有大把的机会打着“工作”的旗号到处玩儿。以“
寻找创作灵感”为由,我钻过酒窖、挖过松露、进过橄榄油作坊、参加过蛤蟆节
、调查过蜗牛养殖场,还把普罗旺斯的教堂、城堡游了个遍。我观看或参加过的
法式滚球比赛不计其数,去过的采石场、墓地、海滩以及稀奇古怪的博物馆更是
不胜枚举。而且我得承认,以工作的名义下馆子的次数更是数不胜数。或许在某
些人看来,我的这种生活纯粹是不务正业、放任自流。可我却心安理得地视之为
“采风”,而且陶陶然深得其乐呢。
行走在普罗旺斯乡间
常年行走在普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