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2/4 页)
在句子解读和糖果选择上确实没有关联。当被问及更愿意购买哪种糖果时,73%的受试者都选择了更便宜的Aero糖,他们说主要考虑到了价格……这是多么理性的选择!但是,至于另一组受试者,他们解读的大多数句子中包含如“歌剧”“香槟”和“高雅”这类的词。这一组的受试者,受到了品位启动,他们中80%的人选择了Valrhona糖。
实验者对选择相对高档糖果的受试者进行进一步的询问,当然他们都提到选择这种糖主要考虑的是比较理性的因素,比如质量。当少数受试者被问及选择的原因时,猜测解读的句子可能影响到他们的选择,但具体是如何影响的,没有一名受试者推测正确。在其他类似的实验中,比如看阳春白雪或下里巴人的电影,或在餐厅点餐,受试者始终无法将他们的选择和启动因素联系在一起。这就说明翻译器在起作用。
除了处理正在发生的事情,翻译器也可以帮助我们从那些并非即时或者直接出现在我们脑海中的,但可能潜伏在我们的记忆甚至慢慢地存储于其中的信息进行筛选,而这些信息可能是我们从来都没有真正想到过的。学术研究上对虚假记忆的研究已经非常广泛。伊丽莎白·洛夫特斯是华盛顿大学的一名心理学教授,她对不同的虚假记忆进行了开创性研究,其中包括一些法律案件中的目击者,他们在作证的过程中反映出错误的记忆。其他研究已经表明还有“记忆转变”的情况(当后续的某件事情表明原本的观点明显有问题的时候,当事者通常就会在记忆中认为最开始自己并没有这么想),而且这种情况一般我们都不自知。一份基于8项研究的综合报告表明,平均31%的受试者都有虚假记忆,而且也有足够的“逸事”来支持这一结论。人们甚至“记得”在电视直播里看到第一架飞机撞击世界贸易中心,当然这肯定不是现场直播。
广告宣传业和记忆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内华达州立大学拉斯韦加斯分校的助理教授凯茜·布劳恩…拉图尔的研究课题。她在艾奥瓦大学的博士论文就是有关广告如何影响记忆的,其中一些研究(后来发表在《消费者研究》期刊上)围绕一系列试验进行。试验中,她让受试者品尝不同种类的橘子汁,然后让他们分享对这些橘子汁的记忆。橘子汁口味的不同是因为在其中掺入了不同量的醋。每个受试者尝到某一种口味的果汁,并被告知是一个叫橘林的新品牌。后来,给一半的受试者看了广告材料,上面写着橘林非常美味。[告知受试者任务时是作为一个略有不同的任务,受试者被告知他们需要对橘林的品牌经理(当然也是虚构的)就广告宣传可行性提出反馈。]然后,在另一个有趣的百事挑战的试验中,他们需要品尝果汁样品,判断是否是他们早些时候试喝过的。最后,要求受试者描述橘林的味道。
第三章 理性思维(5)
在那些没有接触到广告的受试者中,大约有一半人能够正确地辨识出哪些果汁是他们早些时候尝过的。而那些接触过广告的受试者则表现得不太可信……只有约1/4的人作出正确选择。更令人吃惊的是他们错误的方式:看过广告材料后,他们往往会选择味道好于他们之前试喝的那种。也就是说,他们对自己感官体验的记忆,被那个广告所左右。一位尝到“略微加了食醋和盐的橘子水”、但没有看广告的受试者,认为这种饮料“很糟糕……有点苦并且很淡”。另一个喝了相同液体但看到广告的受试者,却这样说:“这种饮料很甜。很解渴。让我精神为之一振。”
布劳恩…拉图尔后来与洛夫特斯以及另一位研究员瑞安娜·埃利斯联手,在这个实验的基础上又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当时,迪士尼正在进行一场广告营销活动,主题是“铭记这魔力”,旨在通过这个活动吸引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人,让他们带孩子到公园来玩。而此三人的研究主题是:如果这个活动“将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事情植入消费者的记忆中”,会是什么样的呢?
受试者都得到一张列有20种典型的童年事件的问卷,并要求说明哪些是他们记得同时也曾发生在他们自己身上的,评价标准是个100点量表。其中一个项目是:“在主题公园和自己喜爱的荧屏角色见面并握手。”一个星期后,受试者回到实验室,研究者给他们展示了(假的)主题公园的平面广告,把“铭记这魔力”变成了自传体说法……“记住你年轻时的角色”,米老鼠、高飞等。不一会儿,主持这项测试的负责人就汇报
说,受试者的童年经验数据编码出现错误,他们需要重新填写一次问卷。
看过广告后,大约90%的受试者的报告表明,在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