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2/4 页)
澜的爸爸因为工作的关系,经常外出,每次回来都会给杨澜带一些小玩意,从那个时代所有孩子都玩过的“万花筒”到小女孩喜欢带的发卡,有时候是一条漂亮的连衣裙,有时候也是一件稀罕的学习用具,这一切都给了杨澜快乐的记忆。那时候因为小,杨澜并不知道这就是幸福的一种表现方式。
因为离家的时间比较多,所以一家人都特别珍惜在一起团聚的机会。家人团聚的时光,都是在笑声与惬意中度过的。杨澜的爸爸妈妈永远都以一种平等的态度与杨澜进行交流。爸爸虽然严厉,但绝对不会用呵斥的态度或者是强硬的语气来跟杨澜对话,妈妈虽然和蔼可亲,对杨澜呵护有加,但也绝对不会纵容杨澜的娇气。这样的幸福家庭里没有争执、没有吵闹、没有呵斥,也没有霸权,民主在这个家庭里最早的体现出了人性的魅力。这种民主让杨澜养成了一种遇到任何事情,自己都可以做主的能力,这种能力是杨澜走出学校大门走进社会以后成功的有力保证。
杨澜为自己拥有这样温馨的家而感到幸福,也为自己有这样的爸爸妈妈而骄傲。这样的家庭让杨澜从小就一直保持着阳光的笑容,也许就是这幸福的阳光笑容,让杨澜走过了人生与事业上的一个又一个巅峰。
有一次,杨澜的爸爸出差回来,给杨澜带回来一个发卡,那是一个与当时经常见到的塑料发卡不一样的发卡,材质是有机玻璃的。红色的发卡弯曲成一件完美的半圆弧线,在阳光下面散发着一种充满诱惑的红色荧光,杨澜高兴地跳了起来,带上发卡就去找同学玩了。
在那个红色经典的时代刚刚过去的岁月里,相对来说,物质生活远远不能与今天相比。这样一件非塑料发卡可以相比的高级玩意,很让杨澜心里得意,更重要的一点是,杨澜感觉到了自己兴奋的表情,在爸爸眼里折射出来的幸福光亮。小女孩的心理让杨澜有一种炫耀的梦幻感觉,在同学中间,本来就很漂亮的杨澜更是因为这漂亮少见的装饰发卡而与众不同。终于,有同学提出来,“让我们戴一下可以吗?就戴一小会儿。”杨澜答应了。
杨澜没有办法不答应。自己心爱的东西,与好朋友分享本来就是一个可以满足小孩子成就感的行为,更何况,杨澜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与大家同乐,为大家着想。于是,发卡就从杨澜的头上摘下来,传递到了一个小孩子的手上。当第一个孩子带着发卡露出开心的笑容时,杨澜的笑容也更加的阳光灿烂起来。
孩子们太多了,每个戴上的人都不舍得取下来,后面没有戴过的孩子心里就开始着急,这样一来,孩子的天性占了上风,在下一个该谁带的问题上发生了争执,于是,在这样的挣来挣去里,发卡牺牲了,红色的发卡在众多的小手里变成了两个。
小朋友一见发卡断了,马上就明白了事情的严重性,于是一哄而散,只留下了委屈的杨澜。
杨澜哭了,杨澜蹲下去,一手拿起一半的发卡,好像发卡的毁坏是因为自己的?##旁斐傻模�睦镉兄帜诰巍8�匾�氖牵�约焊漳玫降男陌��铮�姑挥泄�惶炀驼庋�倩盗恕?/p》杨澜哭着回到家,跟爸爸讲事情的经过。爸爸听了以后笑了笑,对杨澜说:“没有关系。我知道你是想让你的朋友来分享你的快乐,但人太多,于是就发生了点意外。没有关系,我会帮你把发卡修理好的。”
“真的?”杨澜睁大了眼睛,不相信爸爸能做到。
“当然是真的了。”杨澜爸爸很肯定的回答着。
“不能骗人,爸爸说过骗人不是好孩子。”杨澜还是怀疑着爸爸的能力,继续说:“拉钩?”爸爸说:“好,拉钩就拉钩!”
“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大人与孩子的童声二重唱就这样在黄昏的房间里打开了快乐的帷幕,剩下来的就是杨澜在一种怀疑里看着爸爸。
杨澜看到爸爸把发卡的两边放在一起,拿出一小瓶胶水,小心的涂抹在发卡的两个断面上,然后用嘴轻轻地吹着,很快,两面的胶水就干了。杨澜爸爸把两个断面小心的放在一起,用两只手用力的挤压着两边。哈哈,终于发卡黏合在了一起,又能用了。
但杨澜只高兴了一小会儿就又不高兴了。原来,胶水虽然“愈合”了发卡的身体,但中间还是留下了难看的疤痕。那是胶水在黏接时的痕迹。杨澜不明白为什么一件好好的东西,一旦坏了,再黏合起来就跟原来不一样了呢?
爸爸看着杨澜一脸的疑问,就说:“你是不是想知道,为什么发卡再也不能复原了是吗?”杨澜点点头,不说话,又快流泪的样子。爸爸说:“坏了以后,我们只能修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