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2/4 页)
夏言知道有人暗中给他设陷阱,于是上疏谢恩,说了一大堆哀伤并抱怨的话,让世宗非常不痛快,但却又不舍得让夏言告休回乡。恰好这时昭圣张太后病逝,世宗命群臣酌议服制,夏言的上疏又未能暗惬帝意,于是再次遭到皇帝的严旨驳斥。
原来昭圣太后张氏,自从被世宗称为伯母后,奉待越来越不像话,淡薄而刻薄再薄到了无情无义又无理。不久张太后的弟弟昌国公张鹤龄及建昌侯张延龄因犯事下狱,这两位当年得意不凡的国舅爷,早在孝宗时代,因为皇帝一再地对他所殊宠深爱的张皇后娘家的格外加恩,当年曾有大臣极力反对过,可是没顶用;接着是正德皇帝时代,国舅成了国太舅,自然也是任性横行,没人敢管,如今不同了,没碴还找碴呢,那两位国舅爷落马也就是意料中事了,只不过太出于那个懦弱的张太后的意料了。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三章 藩王之乱(11)
张太后求情也不行,世宗仍然将张鹤龄瘐死狱中,张延龄长系待决。张太后愤恚致疾,一病而告终,谁让她自己没生个好儿子呢。世宗对张太后的丧礼,本意是打算减轻服制,偏夏言以礼法祖训为不得减轻的硬性框架,仓促间夏言又写错了一两个字,于是世宗终于可以吹毛求疵了。
夏言在被勒令归田的行前,照例到西苑斋宫叩辞。世宗不觉又动了怜念,再次挽留夏言,这个不知死的夏言于是就又留在了京师。有了夏言的惨痛教训,朝臣们任凭张太后的丧葬如何草草完事,世宗父子不过持服数日就算了结,也没人敢吭一声,至于张延龄自然就更是斩首弃市,没有人说什么,可却有人在心里想什么,想想世宗之负心。
明代冠制,皇帝与皇太子冠式是用乌纱折上巾,即唐朝所称的翼善冠。因为世宗崇尚道教,不戴翼善冠,独戴香叶冠,他也命制沉水香冠五顶,分赐给夏言、严嵩等。夏言这个不知死也不识相的家伙竟然说,这是非人臣的法服,然后竟然归还所赐。
而严嵩则遵旨天天戴着,且用轻纱笼住,以示郑重。然后他就利用这大大有利的机会让世宗下了这样一道诏:“大臣慢君,以致天象告儆(当时恰好赶上了一次日食),夏言慢上无礼,着即褫职,所有武英殿大学士遗缺,令严嵩补授!”于是严嵩得以代替夏言入阁,跃登相位。
当时严嵩年已六十有余,却不异少壮,朝夕入值西苑椒房办公,世宗大悦,于是赐严嵩银章,有“忠勤敏达”四字。不久又陆续赐匾,遍悬严嵩的府第,内堂曰延恩堂,藏书楼曰琼翰流辉,修道阁曰奉玄之阁,大厅上面独擘窠大书“忠弼”二字,作为特赏。严嵩在这样的金字招牌下,窃弄威柄,纳贿营私。
而一心想求长生不老的世宗却完全信任他,于是令人不敢相信的中国封建史上最荒唐的政事就出现了,一向最好神仙老道之术最信佛道的世宗在位期间,居然荒唐到了二十多年不上朝,因此造成了由严嵩专权达十七年之久,结果兵备废驰,财政拮据,倭寇扰掠东南沿海,蒙古人也大举入侵,农民起义频繁,社会危机加重,而这位皇帝却只管深居宫中成天拜神作斋。
严嵩仗着世宗的信任,暗中竭力营私植党,将同乡赵文华、鄢懋卿、罗齐文等三人都授了要职,长子严世蕃也位列尚宝司少卿,于是父子俩狼狈为奸,令朝野侧目,只在心中明白了世宗之所谓忠者,原来就是这样子。
严世蕃比他老子还要奸黠狡猾,不论什么紧急大事,别人吓得要死,严世蕃却能颜色不变,谈笑自若。世宗的批答每每好用佛家语,这样的批答一下来,大臣们须仔细详解,一个不留神,就得受斥。严嵩常常让这种奇特的批语弄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而严世蕃却一看便明了,严嵩每每照他儿子教导的去做,总能得到世宗欢心,从此严嵩于严世蕃的话唯命是听。
原来严世蕃天天都在细细揣摩世宗的批语和行为方式、办事逻辑,果然功夫不负苦心人,严世蕃算是将世宗的心理摸熟了。于是,严嵩自为相当国后,本来就不可一世,朝中的政事不论大小,均须禀过了严嵩,然后入奏世宗;又有严世蕃为虎作伥,所以他们父子得专朝政二十多年,廷臣莫与颉颃了。
■ 曹贵妃和她的侍女
嘉靖二十一年十月,宫中闹出一场谋逆大事件。谋逆的罪首乃是曹妃的宫婢杨金英,一个宫婢从此得入国史,传播百世,虽然死得惨烈,却也可谓值得。
原来世宗到了中年,因求储心切,广置妃嫔。那时朝鲜内乱,世宗派兵弭了乱,国王陈斌出于感激,就把著名的朝鲜第一美人曹喜子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