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第1/4 页)
月国
童景瑜走后,童屹复自上前独自跪在灵牌之下,诚心祷告,乞求童家祖先保佑此劫青莲可以平安度过。虽然青莲并没有继承童家的血脉,但若认真算起来,倒也不是和童家完全没有关系。林子墨、童思明和顾庭宣三人是换过庚帖、结拜的异姓手足,青莲是林子墨之女林素月的儿子,所以可以算得上是童家的子侄。
而林子墨幼妹林若水曾是梓烨帝的妃子,可惜入宫仅两年就香消玉殒了,没有留下子嗣,也正因为林家和皇室有此渊源,所以当年颜澜和林素月出逃,林子墨才可以仅凭一死以保全了林家上下和韶雅乐馆众多学生的性命。莫与王家论亲,童屹虽然和慧敏年纪相仿,但是若要论名义上的亲戚关系却是差了一个辈分。
当年梓烨帝爱极了被拘禁在澜台的月国祭司颜澜,百般折磨,只愿颜澜可以放下心中家国之牵念,独独只思,只爱自己一人。然而这又怎么可能,颜澜身系月国福祉,又怎会接受梓烨帝荒唐的不论的爱恋。梓烨帝也是孤傲一方的霸主,只要是颜澜心中不愿,自己也从没有强要了他,但是为了迫使颜澜低头,梓烨用尽刑罚,原来如青莲般高洁的祭司颜澜,被折磨的鲜血淋漓,奄奄一息。
颜澜逃不掉、也不敢逃,因为颜澜不想给自己的国家和胤疆带来战祸,况且月国虽仗天险偏安一隅,却也是小国,梓烨帝曾用他月国的兴亡来威胁颜澜,不可逃走,不可自杀,留在这里爱上他。雪夜赤足立北海之冰,披风横笛;指尖带血染焦尾之弦,断甲抚琴。这样的苦楚不是常人所可以忍受,但是为了心中所守护的东西,颜澜只可以留在这华贵的澜台地狱。
梓烨虽然折磨颜澜,但是却也爱极了他,梓烨为他铸造澜台,藏尽天下古乐名器;为他移来整片竹林、在北海湖遍栽莲花,以慰他家国相思;怕他在自己处理朝政时独自在澜台寂寞,又命乐首和司乐女官前来作乐相陪。梓烨帝因为颜澜像是变了一个人一般,一面是爱极,一面又是虐极,以期颜澜可以回应自己的爱,谁知颜澜还是逃走了,为了月国的百姓,却让胤都百姓离乱。
折腾到现在,夜已深沉,童屹收拾起自己的对往事的回忆站起身来。童屹不想再吵醒童禄,便自己收拾了地上的家法藤鞭,向长明灯中添了些油,然后掩门离去。独自走在玄英居空落落的庭院里,童屹也甚是失落,送走了素月心中甚是挂念,虑不成眠,便向清韵阁走去。
童屹不允许家仆晚上宿在清韵阁,因此现在童屹走入青莲所住的院落也没有惊动任何一人。清韵阁的园门虚掩着,童屹推门而入,却见窗格上透漏着灯火,童屹心中疑惑,清韵阁是二层楼阁,童屹拾级而上。
童屹拨开门前珠帘,隔着宝阁看见青莲床榻边的香几上燃着烛台,转身入内,房中空无一人。虽然青莲久未回府,下人们还是在床上铺了竹席,屋中纤尘不染。童屹坐在床沿上,看着床榻上所置的枕屏,原本只是白色绢纱,后来青莲在上面抄了一部弟子规,睡醒即见,以作警示。青瓷枕边整齐的放着织银缎带,那是素月常用来给青莲绑发用的,缎带下还放着几本《古乐书佚文辑注》,想来是青莲日常临睡前看的,童屹信手翻阅,当年素月和自己的读书小札笔迹还清晰可鉴。
童屹睹物思人,便放下乐书,准备离开。青莲房间很大,被一架多宝格分为两间,其实宝阁上几乎没有什么装饰陈设,大多是部书和乐器,甚是单调。并且在最显眼的地方是童屹从敬祠堂拿过来的三指粗家法藤鞭,架子上搁放着两根。这藤鞭多是童屹和秦正清教导青莲时所用,曾被打断过几次,童屹也记不清楚了,所以后来索性就在这里多备下了。藤鞭用四股细藤缠绕而成,把手处用红缨交替缠绕编成穗子,红红白白甚是精致好看,却不知这看着美丽东西带给青莲的却是无尽的痛楚。
青莲的书案上也点着烛,童屹走近,砚台里的墨色已经干涸,旁边整齐的摆放着青莲的窗课。童屹仔细的翻阅,一丝不苟的笔迹,直到青莲入宫那一日方止。清韵阁朴素的陈设,让童屹想起了那个素净的青莲,念及自己这些年自己亲身教育,虽然把青莲禁在自己身边是为了保护他,但是只怕青莲是从未得到过善待。童屹拾起书案上的一柄竹扇,徐徐展开,只见扇面上一幅细致的描绘的佛前莲月图甚是眼熟,那莲花上的一点凝翠让整幅画栩栩如生。
琴棋书画各方面童屹都仔细培育青莲,因此看那画扇上行笔之峰童屹知道这是青莲所作。看着莲图童屹忽然想起了什么,扇面上的这幅画不就是颜澜额冕上雕镂的饰纹吗?那月国皇室的传镇之宝不是和颜澜一起葬身崖底了吗,青莲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