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部分(第3/4 页)
在于实现孙段张的三角联盟,而不再是国共合作。中共则仍认为反对一切军阀和反对一切帝
国主义并废除不平等条约是国民党的既定政策,不容有所曲解;利用段系奉系去反直是可以
的,但与亲日卖国、臭名昭彰的段祺瑞张作霖妥协则万万不可。
两党党员因这个分歧而发生的一些争执,我出狱后同志们曾向我谈过;不过现在我都记
不清楚了;只有一幕是一位亲身参加这次争执的朋友,在我于一九四九年后流亡到香港时才
告诉我的。据他说:一九二四年九月初,苏浙战争爆发后,国民党上海执行部曾在上海天后
143/151
… Page 144…
《我的回忆》第一册
宫总商会举行群众大会,参加的多是大中学校的学生。由上海执行部青年部长叶楚伧任主席,
并由五四运动时曾任上海学生代表的何世祯报告开会意义。他说明:国民党应联合比较进步
的军人,如段祺瑞、张作霖、卢永祥等共同打倒最反动的军阀曹锟、吴佩孚及其直系势力。
他说完后,即有一位青年共产党员郭寿华起立发言,表示反对。他的发言要点是:“军阀中
没有所谓进步的,国民党应打倒一切军阀”郭寿华的话还没说完,会场中即有人申斥他
是曹吴的奸细;接着就在一片喊打声中,将他打伤了。会议就此不欢而散。
赵世炎等同志当时即根据这些情况向我指出:国民党采取两面政策,表面上联俄容共,
实际上与军阀妥协。孙段张三角联盟反直已经胜利了,继之而来的便是分赃,国民党分得一
份可观的赃物,便要牺牲联俄容共,或者硬拖中共一同下水。难道中共也要随着国民党,与
段祺瑞、张作霖流靡一气吗?
冯玉祥倒戈,暂时控制了北京的局势。他组织国民军,自任总司令兼第一军军长;原隶
直系、与国民党有些关系的胡景翼、孙岳分任第二、第三军军长。当时,冯玉样确曾做了一
些大快人心的事。他将满清废帝溥仪赶出了紫禁城,并通电欢迎孙中山先生北上。这位基督
将军和他的朋友基督教徒徐谦等,与北京的国民党人以及苏俄驻北京的大使加拉罕也已有所
联络。但是东交民巷外交团不承认他所支持的黄邪内阁叭使他不能在北京建立一个较稳定的
政府。而且张作霖的优势兵力到达天津后,着着向冯进迫,在天津和津浦线上,将他所收编
的部队解除了武装,张作霖还伙同段祺瑞向冯多方作政治上的进迫。冯玉祥当时曾表示他所
受到的压力太大,非他的力量所能抵御,因而采取疏远国民党人的姿态,同时更怕被人指有
赤化嫌疑,政治态度显得摇摆不定。
赵世炎等目睹这些情况,认为国民军的兴起并未改变军阀统治北京的形势。从冯玉祥的
表现看来,他并不是进步军人,只是投机的军阀。当时冯玉样主张以委员制来执掌国政,拟
由孙中山、段祺瑞、张作霖、冯玉祥再加上几位名流共组委员会。他请孙先生北上的用意,
就是希望孙先生参加这个委员会。赵世炎等因此主张孙中山应谢绝北上,并拒绝参加这个委
员会,不可与军阀妥协。
十一月十日孙中山先生发表了北上宣言,并于十三日离粤。赵世炎等认为孙的宣言所主
张的“召集国民会议”和“废除不平等条约”绝不会产生实效;这宣言只不过是遮羞布,实
质是右派拖着孙中山先生与北方军阀寻求妥协,因而中共只有反对孙中山北上。这就是在北
京的国共两党发生分裂危机的由来。当时,中共党员和国民党左派所领导的近百个民众团体,
高举着反对孙中山北上的旗帜。另一些被中共视为右派的国民党员,也抓住了数目相近的民
众团体,欢迎孙中山北土。双方相持,各不让步,情势严重。
我对中共北京区委会这种作法一直表示反对,自十月廿五出狱后,即多次劝说不可夸大
国民党对军阀的妥协倾向,不应对孙中山失望。但赵世炎等依然固执己见。他们认为我的反
对,是因为我在狱中料押了五个多月,对外界的情形已有隔阂。他们说自一九二四年五月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