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部分(第4/4 页)
,中共为小股东。任何一种形式均可避免两党党员在党内争夺地位
与权势。如果发展得好的话,还可以形成正常的多党的民主制度,这样,也许中国的现代史
就会换一种写法了。
① 见邓中夏著:《中国职工运动简史》(一九一九—一九二六),第一一二页,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
五三年第二版。
② 例如一九二三年一月十二日共产国际执委会的决议就曾指出:“但中国共产党无论如何不应与
国民党合并,无论如何不应在这些运动中,隐藏自己特殊的旗帜。”
③ 到会代表人数也许不只十七人,但有表决权者,我确实记得只有十七人。
④ 胡乔木著《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第九页及第十页(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五一年初版)和胡华
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第四十五页,都有这类似是而非的记载。
第三章 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共第三次代表大会关于国共关系的争论,迅即蔓延到中共各地组织。也许国共两党混
合为一这种办法的漏洞太多了,无论在中共党内或党外,它一直是争论不清的焦点。中共中
央的负责人员和我自己于第三次大会后,迅即返回上海;不久,马林也由广州赶来了。于是
在我们党内,关于这一问题的纠纷,又在上海展开。
当时我们党内很重视友谊和团结。领导人之间虽有过严重的争论,但既不愿使艰难缔造
的党趋于分裂,也不愿伤损彼此友谊,因此,都有意寻求协调。我自己就为这种心情所支配
着,始则保持沉默,不继续参加争论;继则从事调解;终则出席了国民党全国第一次代表大
会,表示我并无根本反对国共合作的意向。
马林却不相同,他不顾一切的企图贯彻他的主张。他回到上海后,力图压制反对意见,
对我继续采取高压手段,他反对中共中央分派我任何工作,并声言如我继续反对第三次大会
既定的政策,即以纪律制裁,甚至以开除党籍相威胁,其用意无非是针对中共党内一团和气
的气氛,防止中共中央对我有所让步。
可是,马林很快的就离开中国回莫斯科去了。他所以离去,似乎因为他掀起了中共党内
的大风波,共产国际有些不放心了,因而调他回去;后来并解除他原任的职务。他在中共第
三次代表大会所采取的立场,显然并未为共产国际所接受。从此,他再没有来过中国,我也
再没有见过他。
回到了上海的中共中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