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4/4 页)
数的保守
派,以陈钟凡、黄建中为代表,主张保存国粹,反对白话文;二是几占半数的调和派,以易
克嶷为代表,他是国民杂志社的主要发起人,提倡一致救国,同时也是一个新旧学说并行、
东西文化并重的调和论者,三是与调和派几乎势均力敌的急进派,我和许德珩常是这派的发
言人,找们主张革命救国,同时拥护新文化运动。
我是国民杂志社的一个要角,很起劲的为它服务,但因上述内部意见的纷歧,已经感觉
不满足了。我在欧战结束的时候,与当时任北大图书馆主任的李大钊先生来往密切起来了。
由于他的影响,使我增加了对于社会主义的兴趣,同时与无政府主义者黄凌霜、区声白等同
学也来往较密。中文版的无政府主义书刊如克鲁泡特金、巴枯宁等人的著作我都涉猎过。我
脑海中又增加了一些改造社会,到民间去等等观念,于爱国狂热之外,还有点社会革命的意
味。
由于这种理想的推动,我于是又与邓中夏、罗章龙等同学,组织了一个平民教育会。这
个会标榜社会改造,主张从平民教育入手。.最初参加这个会的有北大等校六十几个同学,
其中多数是没有参加过国民杂志社的,也有些就因不满足于国民杂志社的单纯爱国,而偏重
于社会改造一途的人们。当时这种提倡社会改造的小团体也正盛行,“工读互助团”就是其
中主要的一个,在那里打着“试验新生活”的旗号,寻找乌托邦式的生活方式。
这个平民教育会虽然没有无政府主义者参加,但它的成立,确是由于受到了无政府主义
者所鼓吹“到民间去”口号的影响。后来这组织得到学校当局的赞助,改组为北大平民教育
演讲团,设有北大平民讲演所、平民夜校等组织。北京其他各校也有同样的组织。参加这组
织的人均被派往北京城郊各区去丛事街头讲演。不久我们又得到北京市学务局的赞助,供给
我们广布在北京各区的通俗讲演会场,趁为我们排好每星期的讲演时间。我们所采用的大半
是“国民救国”、“平民疾苦”、“大众文化”之类的新题目,颇具吸引力,听众也逐渐增加起
来。我们每星期还分组去访问贫民窟,查询贫民受苦的情形,附带也做些救济的工作。这些
新奇事也使我获得一些接触贫苦人民的经验。当时北京各报刊所发布的平民实况等消息,多
半就是这组织的参加者和同情者所供给的。这组织还决定,会员们每届寒暑假回到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