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2/4 页)
,媒体的首要任务是影响力,是提供思想和理性的言论,对于央视英语频道,我们塑造的则是国家形象和国家的责任感。一味迁就这类观众庸俗的诉求和色迷迷的目光,就是国家媒体的堕落,就是媒体工作者良知的堕落。
30 年改革,我们有许多需要感恩的事情。特别是当年李谷一的一曲《乡恋》让我们初尝了通俗歌曲的禁果,港台歌手和影视作品让我们学习和模仿了娱乐精神;《戏说乾隆》和《还珠格格》让我们知道了什么叫走下神坛的娱乐;《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让我们明白了什么叫网络视频的恶搞。这些例子本无伤大雅。但是,赵本山和爱徒小沈阳一再刮起的强劲的东北风已经不是二人在转!那架势,似乎当年少帅易帜,惊天动地。他们把北方相声和小品的语言艺术类的春晚节目的娱乐精神推到极致。娱乐二字在收视率和收视份额的高压下,让中国电视行业里无数制片人、主持人和编导面对市民社会的“俗”文化的步步紧逼,半推半就,衣冠不整,一片幸福的呻吟,相互猥亵。媒体的社会责任土崩瓦解。市井们用猩红的唇膏涂抹着银屏,包装着民间娱乐节目的大舞台。大众文化和“娱乐”头顶的光环让“俗极而雅的口号”唱红大江南北。东北军挥师南下,撕开居庸关和娘子关的春晚的豁口,剑锋直指中原,攻城拔寨,铁蹄踏处无青草。真是一场所谓的“娱乐革命”。与湘军卫视的《快乐大本营》遥相呼应,沈阳的铁岭艺术学校独树一帜,东北军南下华北,小沈阳可能号称继“超女”之后,掀起又一场娱乐界的革命。不同的是,李宇春诚实而本色地用自己中性的魅力征服了观众,而小沈阳则借尸还魂,沿袭着自古以来中国娱乐圈里的性别反串的噱头取悦观众。当然,虽贵为取悦,小沈阳的嗓音条件却征服了所有观众,包括那些不大习惯大众文化的人士,因为客观地说,这是他不俗的一面。
小沈阳出身贫寒,天赋聪颖,他的艺术特色和艺术风格是东北民间土壤造就的。生活中的他率真、可爱、纯朴,与妻子相亲相爱,性别取向正常。平心而论,我非常欣赏他的艺术天分。是东北二人转的表演形式和民间的品位造就了台词中的*暗示,和他疯疯癫癫、不男不女的艺术形象。艺术形象和生活中的原型当然不一样,炒作小沈阳本人的性别取向是无聊的,它绝非博主前两篇博文的主旨。然而,我的借题发挥,含蓄批评中国娱乐圈内的阴阳不分、男女不辨、流行挑战正统的文字和调侃,惹怒了一些专事拍板儿砖的网上职业地痞,由不得不让我想起两个字:“耻”和“浑”。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三论小沈阳的叛逆与耻感文化(3)
何谓耻?东北二人转能够为民间广为称颂,除了其“土得掉渣”的艺术魅力外,那殃及自己七大姑八大姨的*调侃和自贬自嘲的所谓智慧,对于受众来说,犹如吸食鸦片,让黄种人的后代更加面黄肌瘦,精神上羸弱不堪。如果鲁迅今天还在,还能为21 世纪我们民族的精神进行诊断的话,这些把低俗文化捧上了天的国人就像是抱着吴妈大腿的阿Q,嚷着:“吴妈,我要跟你困觉。”以他们的方式寻找甚至乞讨床笫之欢。
何谓浑?东北二人转也只是中国或东北民间许多种说唱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完全不必神化。况且,流行文化,特别是区域色彩很重的流行文化在全国范围内虽然得春晚的捧哏,红极一时,但绝不会有广泛而持久的艺术生命力。二人转很有民间智慧,但是绝没有全民族的审美代表性。中国文化博大、驳杂,本来也不会产生这样的代表性,除了人为地、官方地将其定于一尊,如四大徽班进京后产生的所谓国粹。但是,老佛爷已死,清朝的辫子已经被革命党人割掉。商业运作可能会有例外,苟延残喘会多一些时日。小沈阳和他师傅赵本山的确开一代先河,经过春晚导演的艺术加工、剪裁和政治修理,已经合乎政审。但是,网民们过度疯狂的追捧和对艺术批评的谩骂,只能更加印证,有什么样的市场就有什么样的“艺术”,低俗的观众只会把本来还可以更有情趣的东北二人转推向恶俗,形成恶性循环。这是市井和市民文化的*,是鱼和水、鸡和蛋的关系。网民的低龄化、非理性和不负责任的暴民文化特质暴露无遗。这是大众文化和网络文化联姻后产生的言论疥疮,腐烂、溃疡。晚期患者往往有口臭,还话痨。此为浑。
顺便说一下,以模仿瞎子出道的师傅、民间传奇艺人赵本山,和男扮女装经常自称自己神经错乱的爱徒小沈阳为主角的小品《不差钱》的确是本届春晚的亮点之一。但是,哈哈一笑之后,有观众认为它的主题似乎鼓励对央视导演的请吃、忽悠和欺骗。社会风气极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