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部分(第2/4 页)
看沐兰跪于雪地之中,听着她口中断断续续的哭诉,猛然想起自己的遭遇,心中也自悲苦起来,眼中突然涌起了盈盈泪花,适才对沐兰的不解与敌视慢慢消散,胸中竟生出了同情怜悯之感,抬手悄悄抹去眼角的泪痕,开口道:“翠姐,风雪太大,快扶沐兰姑娘回屋去吧!”声音竟有些发哽了。
翠羽看看他,眼光一闪,默然无语,又抬眼看着担当大师。
担当大师双目平视,神魂似乎皆已入空溟之中,一副眼空无物,悄然入定之状,惟手中佛珠却在手指间急速滑动。
韩风心中一急,大声道:“大师,天寒地冻,快叫翠姐扶沐姑娘回屋去,迟了要冻坏的。”
沐兰已渐渐停住了悲哭,正无声地抽泣着,听得韩风两次催促,要将自己扶回草庐中去,声含关切之情,不觉心中颤动,抬起满是泪痕的脸庞,深深地望了韩风一眼。
见沐兰已不再痛哭,担当大师眼中柔光闪动,向着沐兰躬身合什道:“南无阿弥陀佛!风雪弥天,夜已降临,野地终非久呆之处。沐兰姑娘,不如先回屋去。”大师略略一顿,点头以眼色示意翠羽上前搀扶沐兰,又接道,“老衲当年,自有千般错处,纵使遁入空门,亦不敢妄言辞咎。如若沐兰姑娘肯在草舍小住数日,容老衲将当年之事一一道出,以明真相,以消四十年心头重负,坦然一身见我佛祖,则老衲将深谢沐兰姑娘之大德,虽九死亦绝无后悔!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他连宣佛号,又微喟一声,自顾轻声吟道,“僻居离俗久,野性与人殊;老去无他想,旧梦或可销。”
话说自灵幻、凤姑二人在担当大师墓前辞别下山以后,感通寺住持元觉禅师一直心中忐忑,深恐那偷听之人行动不似灵幻揣度那样,万一他不上佛顶峰,反而窜回大理城中,将担当大师坐化肉身失踪之秘密泄露于人,一旦风传出去,岂非祸如捅天!
试想,当年普荷结庐鸡足,不久便因佛学修为精深,透识禅机要领,在南中佛界中声名鹊起,蜚声佛俗,后以鸡足圣山第一高僧之尊入主大理感通寺,开坛说法,广宣佛意,更是名动华夏,誉满天竺,实乃大理佛门之第一人也。且大师之诗得李杜精髓,书有怀素遗风,画兼董源神韵,端的是德高望重,冠绝一时。其后,又重修“写韵楼”,力倡僧以学识广博者为上,竟有“点金点墨”之说。故达官贵人,儒生学子,乃至市井草民,莫不以获其点墨而欢呼雀跃。三年前普荷大师于感通寺坐化之时,继任住持元觉禅师丝毫不敢大意,速速派人通报了滇省所有禅院,连接七七四十九天,设坛作法,大放焰口。大理境内百十座佛院,高香缭绕,梵铃阵阵,经声不绝于耳。感通寺更是香火高举,钟声入云,梵呗惊天!寺内寺外素服裹道,谒者如流……世人皆知担架和尚已经修成正果,西归极乐,舍利子葬于寺后。而今一旦说大师法身失踪,墓乃空室,且担当大师仍活于世,结庐佛顶,孑然面壁,真真不啻于晴天响雷耳!僧俗震惊,民众沸扬之状,可想而知。
元觉禅师趺坐蒲团,战战兢兢地忖道:“如若僧俗人等大兴问罪,说我欺师灭祖,愚弄众生,我将何以为对?”他浑身一颤,打了个激灵,又忖道:“如若好事者竟诬我蒙蔽佛门,逼走普荷,窃取住持之位,我便浑身是嘴,也讲不清此事真相了。必定将被逐出佛门,死无葬身之地,死无葬身之地矣!”无觉禅师额头之上不禁渗出了一片冷汗,脸色发白,眉梢不停地抖动着。他不敢再往下想,急欲稳住心绪,将单掌一立,右手念珠飞快地滑动,口中喃喃念起了《大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经文译意)
他翻来覆去,把长长的经文足足诵了三遍,才将忐忑之心渐渐平息了下来,缓缓起身,唤来了寺监等僧人,交待了几句,带了两个年轻力壮的沙弥,手拄竹杖走出了禅房,便欲直上佛顶峰探个究竟。
不料刚出后门,忽然狂风大作,浓墨一般大团大团的乌云从山顶上压将下来,天地间变得昏昏暗暗的。松针在狂风扫荡中苦苦挣扎,呼呼地尖声吼啸,竟如鬼哭狼嚎一般凄厉。
不一刻,大片大片的雪花在空际中狂舞飞卷,犹如滚滚雪涛,铺天盖地地向山野间席卷而来……
元觉禅师眯着眼看了看外面,摇了摇头,轻叹一声,无可奈何地转身回了禅房。
点苍冬季,天气是说变就变的,许多贫苦人家为了生计,冬季里不顾风雨霜雪上山砍柴打猎,往往被这突变的天气所害,或冻死于飞雪狂风之中,或葬身于绝壁深渊之下。元觉禅师自不敢以垂暮之躯一试风险。他心中暗暗祈祷:“但愿我佛慈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