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3/4 页)
发着,就变成了阴谋。
………【第三节 主攻(26)】………
这位宇文弟还充分发挥他的谋略本事,将阴谋变成具体的行动计划。
宇文弟对梁士彦说,你只要在蒲州(今山西省永济市)起事,姓杨的肯定会让我前来征讨,两军对阵时,再联合起来,然后以此类推,连结天下。
这个计划至少前半部分,还是百密而无一疏的,但不应该动不动就以此类推天下事。
天下之事,往往未可全知,天下之人也是这样。
本来这个计划绝对是保密的,但却有未可知之人,将此事泄漏出去。
于是,宇文弟被杨哥杀了,时年六十四岁,其家口籍没,也就是登记后没收其所有财产,财产没收,家人则变为奴隶。
原先从坚哥那时得来的财富,又送回去,还赔上了自己的家人,实在是不该。
以此来看,坚哥当初说他“举无遗策”,应该是不怀好意的。
宇文弟听信了这句话,本身就是疏漏。
他本来就没有做到的事,何必要说是他做得到,这样说的人,肯定是不安好心。
而他这个最后结局,可以借用为对这场曾经发生过的,与反杨坚的群众运动做斗争,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的另类注解。
还有就是,对这场所反对杨坚的群众运动领导人,尉迟迥个人行入为的评价,被史书作者总结为用错了秘书。
即这尉迟迥起兵反对杨坚时,已经是六、七十岁的老人,头昏耳聋,许多事情力不从心,只好委托他的秘书长崔达拏。
而这人只不过是一介书生,抄抄写写还可以,要是说到打仗这种事,他是不可能具有什么战略眼光的,更不可能在战术上对士兵们有什么行为示范。
就是在处理行政事务方面,这位秘书长,同样没有经验和行之有效的措施,所做的事,既不合规,也无实效,以致让反对杨坚这一档子事,虽然相州的经济基础,但却不能有效发挥作用。
这与尉迟迥兵虽多,却无得力的将帅之材统率,构成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这二者的相互补充,其结果是惟一的,那就是失败。
所以秘书政治要不得,对我们今天,仍具有借鉴作用。
………【第四节 顺打 (1)】………
下面要说说这位司马肖难,相对来说,要容易得多,因为是事情本身很简单。
这司马消难于7月24日举兵响应尉迟迥,据江北九个州,兵力约11万,声势不小,却很快就被解决了。
杨坚派出搞定司马消难的人是王谊。
王谊,字宜君,河南洛阳人。
在出征前是郑州(也就是现在的河南省会郑州市)总管,在出征时,是尚未就任的郧州总管。
本来是奉杨同学之命,前去郧州让司马消难挪出位子来,不料这人真的反了。
所这郧州总管随即就任讨伐军总司令,下辖三个方面军,分别由李威、冯晖、李远三司令统领。
第一方面军司令李威,是熊州(今河南省宜阳县)刺史,陇西成纪(甘肃省静宁县)人,而这成纪是是中国第一大姓李氏的发祥地,盛产皇帝和将相,可见这位也应该是个能打的。
第二方面军司令李远,字万岁,北魏名将李贤之弟,也是陇西成纪人。其官职为柱国大将军,挂名元帅,却镇守弘农(今河南省灵宝市东北黄河沿岸)。
李远曾是北周太祖的亲信将领,曾在朝堂上拔刀胁迫独孤信同意宇文泰立其第三子宇文觉为后嗣,即预备世子,也就预备的皇位继承人。
因为宇文泰当时预备当皇帝,改朝换代,把西魏改成北周。因为宇文觉是其正配夫人冯翊公主所生,虽为嫡子,却是老三,有理也有些无理,因此面怕独孤信怀疑,因为其长子宇文毓,却是姚夫人所生,是庶出,而宇文毓之妻恰好是独孤信的长女。
这种情况应该是一出事先编排好的戏,但李远兄演得很成功。
不过,到了杨坚这儿,他当该算是长辈,因为当初跟随宇文泰打天下是杨坚的父亲杨忠。由于也是这陇西成纪人,威猛不减当年。
只是这第三位冯晖,史书上缺少这个人的简历。
也许因为王谊报率包括其本部人马在内的四路大军,基本上没有动过手,没什么可说的,所以这后面一位虽留下了姓和名,却因为无事可表,也就被写史书的遗漏了其本人简历。
………【第四节 顺打 (2)】………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