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2/4 页)
暗示为铁杆亲信,让别人怎么想?
关键也就在这里。首先是,这贺娄子干怀揣的不是撤退的密诏,却是进攻的指令,因此每战必身先士卒,这是第一针兴奋剂。
其次是,这是一个对众人而言的小剌激。点一人之将,让他人不敢怠慢。毕竟这七总管为七个诸侯,况且在此之前,还收到过有他们中有人收受尉迟迥军饷的举报,因此,杨坚这封信,其实并非嘉奖信,而是搞了点对众人的小剌激,只不过贺娄子干认为只是对他的小剌激罢了。
而这次,他其实是和崔弘度司令一起冲进城去的,也许是一起混进城,或者是内外接应,只不过他是先去攻占城头,而崔司令则是和他的特种部队一起,去抓尉迟迥,比较起来,应该谈不上谁的功劳大,只不过革命工作的分工不同。
………【第三节 主攻(23)】………
当然,贺娄子干先冲上城头之功,让他政治上确实有了很大进步,其进位上开府,封武川县公。
“上开府仪同三司”只是一个名义上的官,官阶二品,享受国务院副总理待遇。
而武川县,则在今呼和浩特市北,是关陇集团的发祥地,赐其武川县公的爵位,意义重大,由此可见贺娄子干,看来与其世居关右,即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所领兵马应为最强悍的六镇兵中的武川镇兵有关,因为上面所说的关右地区,实际上应在武川镇范围。
其祖父贺娄道成任北魏侍中、太子太傅,而侍中即离皇帝最近的侍从者的首领,掌握很大的权力。而太子太傅,即为太子的老师。其父贺娄景贤官至右卫大将军,虽然在历史上没留下什么东西,但在北魏时,其家族应为关右地区的望族。
六镇是在北魏时设置的,六镇兵在北周灭北齐后,此时在北周杨坚手中,那么,这贺娄子干做为亲信将领,是可以理解的。
他做为一名纯粹的军事将领,在隋朝建立后的多次征战中,还多次受到杨坚赐以亲笔书信的特殊待遇,就是佐证。
………【第三节 主攻(24)】………
然而,在此诸位应该想起,前面所说的宇文忻,这位在阵前一声高呼,贼败了,以高吭、雄壮的男高音,引起骚乱,导致尉迟迥兵打都还没有来得及打,就兵乱如山倒的骁将,在攻进邺城后就没有影子,大概是因为头功和二等功的名额有限,所以后面的事,就没有人说起。
但是,要对整场战役做出全面的评价,以武功而论,头功或二等功,还是应归这位宇文忻。
有关于这一点,中肯的评价,来自于坚哥本人:
所谓迥逆贼,有着号称的百万之众,但你能做到“举无遗策,战载全阵”,也就是说,出的主意,百密面无一漏,打起仗来,不用打完全场,对方就中盘认输,具体所指就是其一场所大吼,即打败了尉迟迥实际上也有十三万的军队,比之燕人张翼德,可谓犹过之而无不及。
因为莽撞人张飞当阳桥头一声吼,只是吓跑了曹操的大军,而这宇文忻,则是吓败尉迟迥的全军。
虽然此一声吼,不同于彼一声吼,有点阴,而正因为如此,历史上写书的人,是有争议的。
出这主意的是高颎,还是宇文忻,有高说,也的宇文说,其实这要看是对什么人说,比如坚哥,当着宇文弟的面,就说是他出的主意,也没什么大错。
因为宇文弟是具体实施者,确实是不争的事实。
而北周和后来的大隋,都是以马背上得天下,看重的是练,而不是说。
所以,不管怎么说,这位宇文忻弟,还是被当哥的封为英国公,并因此成为进出“帷幄“的皇帝高参。
………【第三节 主攻(25)】………
但也许正是因为这样做,对宇文弟的智力,有拔苗助长的不好的一面,而让他后来想起自己的文材武略没有充分发挥的现象,多有不满。
那位曾被争功者高颎,就曾在坚哥面前,说这位宇文弟,“忻有异志,不可委以大兵。”
这种话说多了,坚哥一点都听不进去的,最后竟借故把这宇文弟骂了一顿,罢了官。
而这宇文弟,偏又与那位曾经被举报收过尉迟迥军饷的梁士彦,关系过分从密。
这位梁士彦,因闲居无事,喜欢找人神侃,参加者还有前面说过的那位刘房开。
于是这三人就在一起发牢骚。发牢骚的过程中,这位宇文弟就说过,皇帝那里有一个人常期当下去的,还不是众位兄弟帮着,才坐得稳。
这种牢骚,发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