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3/4 页)
不断攀升的时候,放贷机构和借款人以为,如果出现还贷困难,借款人只需出售房屋或进行抵押再融资就可以了。但事实上,一旦整个住房市场存在降价预期,借款人很难再将自己的房屋卖出去,房屋价值也可能下跌到不足以偿还剩余贷款的地步。而逾期还款和丧失抵押品赎回权的情况一旦大幅增加,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就可能发生严重震荡,并波及整个房贷市场。
(3) 持续不断的加息,加重了购房者的还贷负担。在美国经济出现衰退以后,美联储的降息力度很大,从而刺激了消费者的借钱欲望。但从2004年6月到2006年6月间美联储连续17次调高利率水平,基准利率从1%调到,导致以浮动利率为主的次级抵押贷款利率不断提高,借款人的还款负担逐渐加重,还款压力迅速增大。在不堪重负的情形下,违约现象大量出现。很多贷款者,成为名副其实的“房奴”,特别是那些“次级信用”的人,如打零工、新移民和年轻的单身母亲等,如今面临着无法支付利息的窘境,更别说偿还本金了,于是抵押贷款市场违约率不断上升。
(4) 高风险房贷产品创新对房贷市场泡沫形成推波助澜。美国次级房贷在2003年推出时,曾被认为是一项了不起的金融创新,因为它圆了没有充分财力置业且信用欠佳人的购房梦想。在众多次级市场贷款公司“创新精神”的推动下,各种新的房贷产品大量涌现。这些贷款的共同特点是,降低贷款初期的贷款利率,一般在还款的开头几年,每月按揭支付很低且固定,等到一定时间后,还款压力陡增。很多炒房地产短线的“信用优质”人士认定房价短期内只会上升,自己完全来得及出手套现,还有众多“信用一般”的人,用这类贷款去负担远超过自己实际支付能力的房产。但当房价持平或下跌时,这些贷款就可能变成高危品种,就会出现资金缺口而形成坏账。
(5) 次级抵押贷款二级市场转让过程中风险并未完全转移,利益相关者一损俱损,一荣俱荣。抵押贷款二级市场成就了新世纪金融公司等次级抵押贷款公司的规模扩张,但证券化过程中的风险残留最终导致了这些公司的破产命运,对其而言,不彻底的证券化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是因为在抵押贷款证券化后,各行业的联系更加千丝万缕。抵押贷款公司将手中的抵押贷款出售给银行,银行将它重新打包成抵押贷款证券后出售给投资者来分散风险。但同时,银行还会与抵押贷款公司签署协议,在个人贷款者拖欠还贷的情况下,必须回购抵押贷款。在这种情况下,次级贷款公司的风险并未完全、彻底转移出去。
。 最好的txt下载网
美国房价均价
资料来源:人民网经济频道。
美国次贷危机归根结底是信用危机。在低利率的环境下,2006年以前的5年里美国房地产市场持续繁荣,极大地刺激了房贷机构的逐利性,导致市场对信贷风险明显低估。虽然相对于总规模约8万亿美元的美国房贷市场来说,次级抵押贷款市场所占比例不到一半。但随着危机的发生,全球债券市场运转受到了很大影响,大量企业和基金被迫停止发行债券,这只是危机的开始。
随着次贷危机的爆发,美、欧银行业逐渐收紧融资条件,金融机构破产数量明显增加,各大金融巨头业绩明显下滑,全球经济受到冲击。
在危机面前,各大金融机构纷纷更换高管或裁员。美林证券公司首席执行官奥尼尔10月辞职,花旗集团首席执行官查尔斯·普林斯11月辞职。此外,美国银行等金融巨头近几个月来都有相关部门主管离职,主要原因都是因次贷危机引发的信贷动荡令担保债权凭证资产价值严重缩水,使得相关部门亏损严重。
从2004年以来,全球金融市场一直显示流动性充裕的局面。有研究显示,2001~2004年,全球金融产品的交易超过任何时候。外汇日交易上升万亿美元,增长了57%。衍生品日交易达到万亿美元,上升了74%。2005年全球收购兼并达到200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金融市场交易的增长,金融全球化推动资本的全球流动,全球金融市场规模的增长伴随虚拟货币的创造,流动性全球过剩,金融市场到处是钱,为什么次级按揭还会出现问题?
首先,次贷市场的危机使虚拟货币效应消失。次级按揭通过定价机制和转手过程创造虚拟货币。次级按揭被包装成信贷抵押证券和其他资产证券化产品,按照评级和定价,然后转手,转手过程中不断“增值”,创造了电子形态的“虚拟货币”和虚拟货币形态的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