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1/4 页)
谐【赫�嚼丛郊ち业慕裉欤�挥心切┯�迷惫は咨砭�竦钠笠挡庞锌赡苌�嫦吕础�
加里·德勒斯是公认的人力资源管理大师,其主编的《人力资源管理》一书被全球许多商学院列为指定教材。在该书的最新一版,作者明确提出,应该将倡导无私奉献精神作为全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中心,并且强调这是他最新的研究心得,是改进人力资源管理最重要的指导思想。这一版教材在写法上也有特点,不仅前言部分集中论述了倡导奉献精神对企业发展的意义,而且以奉献精神作为贯穿全书的一条主线,在阐述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章节,都专门分析了该项工作如何培养和体现奉献精神。
为什么著名管理学者如此看重员工的奉献精神?笔者认为,这与他们深厚的理论修养有关。管理心理学有一个亚当斯公平理论,认为员工对工作报酬是否公平的判断,并非取决于其绝对量,而是取决于与周围人所得的比较。只有当员工感到自己的所得与付出之比,大于或等于他人的所得与付出之比时,才会感到公平,才可能对待遇表示满意,进而焕发工作热情。可问题是,员工与谁相比呢?显然,一般人总是向上攀比。所以,从理论上说,无论管理者采用多么科学的管理方法,给员工发多少奖金,都不可能让员工百分之百的满意。要想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不能仅靠物质刺激,也不能指望公平分配,必须有一些精神的东西。不提倡无私奉献,以为靠赏罚就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理论上就有问题。企业真若如此,也一定会在实践中吃苦头。
6�创造顾客与赚钱是什么关系
关于创造顾客与赚钱的关系,《基业长青》一书也有精辟论述。作者提出,管理者经常出现12种迷思,其中第三种就是:“最成功的公司以追求最大利润为首要目的。”作者用大量事例力图证明,“和商学院的教诲恰恰相反。纵观这些高瞻远瞩公司的历史,‘尽量增加股东的财富’或‘追求最大利润’一向不是主要的动力或首要目标。高瞻远瞩公司追求一组目标,赚钱只是目标之一,而且不见得是最重要的目标。不错,它们都追求利润,但是它们同样为一种核心理念指引,这种理念包括核心价值和超越只知赚钱的使命感。但有趣的是,高瞻远瞩公司要比纯粹以盈利为目标的对照公司赚更多钱”。该书的结论是:“利润是生存的必要条件,而且是达成更重要目的的手段,但是对很多高瞻远瞩公司而言,利润不是目的,利润就像人体需要的氧气、食物、水和血液一样,这些东西不是生命的目的。但是,没有它们,就没有生命。”
彼得·德鲁克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也差不多。他认为:“利润不是原因,利润是结果——是企业在营销、创新和生产力方面的绩效结果。同时,利润也是对企业经营绩效唯一可能的检验方式。”“利润还有第二个同样重要的功能”,那就是“未来的成本”。“企业的首要任务是求生存。换句话说,企业经济学的指导原则不是追求最大利润,而是避免亏损。企业必须设法赚取额外的资金,才足以承担企业经营中不可避免的风险,而这种风险准备金唯一的来源就是利润。”基于上述分析,彼得·德鲁克强调,管理者应该追求的不是利润的最大化,而是“必要的最低利润”。因为,过多的利润不利于企业实现其创造顾客的宗旨,而过低的利润又不足以保证企业抵御未来的风险。
实际上,国内一些优秀企业家对利润也持同样看法。如《华为公司基本法》第11条在谈到利润时就强调:“我们将按照我们事业可持续成长的要求,设立每个时期的合理的利润率和利润指标,而不是单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最后,再来看看教皇保罗二世是怎么说的:“一家商业公司的目的,不仅仅是要赚取利润,而是要让人看到,它是一个由人组成的团体,其存在的根本目的,是要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来满足其最基本的需求,并且以服务于全社会的方式组成一个特别的团体。利润是商业的生命调节器,可是,它不是唯一的,人性和道德因素等别的原因也应该被考虑在内,这在长期看来至少与一门商业的生命是同等重要的。”
总之,办企业不能不讲金钱,但要想把企业做大做强,真正成就一番事业,又必须超越金钱。首先是管理者自身要超越,然后应该引导多数员工逐渐超越。切实解决好“老板为何办企业,员工为谁干工作”这一根本问题。古今中外无数事例表明,人是可以超越金钱和物质追求的。引导员工树立远大理想和事业心,把企业视为生存的场所而不是谋生的场所,把工作视为人生的目的而不是谋生的手段,应该从事业本身而不是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