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部分(第3/4 页)
争胜利七十二年以来,在这场战争中做出过重大贡献和牺牲的的老兵们早已经青春不在,相继离开人世。但他们的精神代代相传,永生不灭。”
王亮问道:“今天,他们来了。我们邀请这些尊贵的客人们同我们共同分享那些战争岁月,好吗?”
王亮不知道,他们对于苏联是一个什么印象。
比较对于很多人来讲,时代太久远了,太陌生了。
或许有爱,亦或是恨。
帮助过我们,或伤害过我们。
王亮不想去谈什么政治,就谈反法西斯,就谈二战。
同为九十多岁高龄的老兵,惺惺相惜。
评论区。
“好!”
“没意见,只不过老首长您的身体能扛得住吗?”
“是啊,我们现在最担心您的身体!昨天忙碌了一天,没有怎么休息,今天还。。。。。。”
网友们满满的关心让王亮非常感动。
“朋友们请放心,自己的身体自己心里当然有数,这比起艰苦的战争岁月,真的算不上什么,我还能继续战斗下去。”
王亮云淡风轻的一番话深深的触动了网友们的心脏。
他们不由得去反思,现代条件越来越好,为什么吃苦精神越来越消退了呢?
同那些前辈们相比,自己真的是差得太远太远了。
量变,正在一点点的产生。
最终,引起的必将是质变。
跟着雷恰戈夫来到老兵下榻的营房,简单的寒暄之后,别开生面的故事分享便开始了。
“大家好!我是太平洋舰队的退役军人!”一位老兵自我介绍道。
“很多年前,我来过中国,还和日本人打过仗!”
老兵的名字叫安纳托利阿列克谢耶维奇科金,是前苏联军队的工程师,今年已经九十三岁。
一九四三年,科金进入列宁格勒的一所军工学校学习,毕业后成为一名下士并留校任教。
教学期间,他一次又一次地提出要赴前线作战的申请。
终于,在晋升为少尉的时候,科金被批准加入波罗的海沿岸第一方面军。
年轻的科金在部队中担任的是工兵营独立先锋排排长,主要任务除了制造各种武器零件外,还负责为陆军排除进军途中的路障和地雷、清除敌军火力点。
一九四五年,在柯尼斯堡战役中,科金所在的编队曾为波罗的海沿岸第一方面军将领巴格拉米扬大将建造过指挥所和望所。
这次战役,波罗的海沿岸第一方面军配合白俄罗斯第三方面军歼灭了德军蒂尔西特集团。
科金的眼睛里闪着泪光,回忆道:“还记得有一次在执行任务的时候,我们踩到了反步兵地雷,当意识到下面埋有地雷的时候,脚已经抬起来了。就在快要爆炸,我的战友用自己的身体盖住地雷,救下了我们所有人。”
在结束对德军的战斗之后,科金所在的部队被并入到了外贝加尔方面军,开赴中国战场。
最初,科金的部队驻扎在中俄边境的一个偏僻山村,他们的任务是摧毁掉日本关东军在中国东北边境构筑的海拉尔要塞。
“作为工兵,我们的任务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为冲锋的步兵开辟通道,枪林弹雨之中,我们在日本人布设的反坦克地雷阵中艰难推进,最后成功开辟出了两条通道,而且两条都能够直达日军战壕。”科金不无骄傲地说道。
或许另一端的网友们从科金轻描淡写的描述之中难以体会得到当时的是有多么惊险刺激,但有一点是可以明确。
那便是科金在战场上搏杀过,在那个年代,他没有懦弱,而是拿起武器来去战斗。
0123 牺牲与纪念:老兵荣耀
0123 牺牲与纪念:老兵荣耀
“同德军的地雷比起来,日本人的地雷就差太多了,对我们根本就构不成什么威胁。在狭窄的山谷里和陡峭的斜坡上,坦克沿着我们挖好的通道全速前行,后面紧跟着步兵。我只记得当时我们是一路追赶,而日军是一路撤退。”
科金讲述的正是远东战役期间,近卫坦克第六集团军平均每昼夜前进一百五十公里,越过大兴安岭,前出至中国东北的故事。
“后面,我们经历了一场恶战,打得非常激烈,好多兄弟都牺牲了。”
科金回忆,当时油料告罄,装甲部队不得不在内蒙古的鲁北和突泉集结休整两天。
得到情报之后的日军出动了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