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2/4 页)
把握占据各个位置的人员是否合格地履行了职位,保证在实现目标和计划的过程中不出现偏差或出现偏差时能够及时纠正,就要进行考核和评价。
延伸阅读(12)
进一步地,为了保证对未来组织职位的源源不断的人才供给,就必须进行系统而有效的训练和培养。
人力资源管理对于领导和控制职能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训练有素的管理者能够创造一种环境,使得在其中工作的人们能够将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统一起来,这实际上也就是促进了领导职能的实施。
成功的人力资源管理也有利于有效地控制。选拔合格的管理者将使得计划执行过程中出现最少的偏差,或者即使出现偏差也能够及时加以纠正,而不至于酿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从图Ⅳ—7 中还可以看出,人力资源管理同时还要受到内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内部的人力资源政策、组织文化以及薪酬制度等因素,必然会影响和制约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例如,不合理的薪酬制度不仅会使得组织对于外部人才缺乏吸引力,同时也会挫伤现职人员的士气,甚至导致人才的流失。外部的影响同样不可忽视。例如,高技术产业的管理者必须受过良好的教育,训练有素并具有高度的技能。如果人才的供给情况不能满足这些要求,企业的发展就会受到制约。
2.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
迈入21 世纪,正在快速进入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在这个新的时代,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1)博弈关系的改变。在新经济时代,资本所有者与知识所有者之间的博弈关系正在发生深刻的改变。知识与职业管理者成为企业价值创造的主导要素。人才具有了更多的就业选择权与工作的自主决定权,人才的稀缺性使得资本在疯狂地追逐人才。在知识创新型企业,人才通过引入风险资本,将知识转化为资本,知识在雇佣资本。一个人的影响力及其对企业的价值不再仅仅取决于其职位的高低,而取决于其拥有知识量和信息量的大小。
(2)人力资源成为人力资本。知识创新者和职业管理者对企业的贡献与价值,使得他们具有了对剩余价值的索取权,人才不是简单地通过劳动获得工资性收入,而是要与资本所有者共享创造成果。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人力资源越来越被视为人力资本。
(3)人力资源管理面对的挑战。在几乎所有类型的组织中,知识型员工所占的比重都在不断地提高。知识型员工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大大增加了职位设计、授权和控制的难度;知识型员工具有较高的流动意愿,增加了企业在人力资源方面投资的风险;知识型员工的工作过程难以监控,工作成果难以衡量,使评价体系的建立变得复杂而不确定;知识型员工之间的能力与贡献差异很大,使得报酬的设计更为复杂。
在这种新形势下,组织与员工之间的关系不再体现为简单的劳动合同,而要求建立一种以劳动合同和心理契约为双重纽带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一方面要依据市场法则确定员工与组织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另一方面组织要与员工一道建立共同愿景,就核心价值观达成共识,实现与员工的共同成长和发展,达到双赢的目标。
3.彼得原理
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著名的彼得原理应当引起注意。这一原理是指“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这一现象。某位主管在其职位上取得了成就,从而得到了提升,但新职位的要求却超出了他的能力。彼得原理有时也被称为“向上爬”原理。这种现象在现实中无处不在,如一名称职的教授被提升为大学校长后而无法胜任,一个优秀的大夫被提升为医院的院长而无所作为,等等。
延伸阅读(13)
对一个组织而言,一旦组织中的相当部分人员被推到了其不称职的级别,就会造成组织的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导致平庸者出人头地,发展停滞。因此,不能因某个人在某个职位级别上干得很出色,就推断此人一定能够胜任更高一级的职务。过去的成功并非未来成功的保证。组织不应把职位晋升当成主要的奖励方式。有时将一个人晋升到一个其无法很好发挥才能的职位,不仅不是对他的奖励,反而会使他感动痛苦,浪费才华。
对个人而言,也不应将盲目地晋升作为工作的唯一动力。与其在一个无法胜任的岗位上勉力支撑、无所适从,还不如找一个自己能游刃有余的岗位好好发挥专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