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2/4 页)
当然,即便可笑,恐怕也可以寻绎出某些可笑的因由。譬如尽管在小蓝的早期传说中,他的行头基本局限于叫花子的常规家当,但在过海的case中,他的法宝却是花篮。这当然可以解释为成仙之后锻炼的新炉利器,但一个老爷们儿成天拎个花篮,凭空里就添了许多女气。假如戏本的著作者因此派他为女色,不论有意无意调侃与否,大约也不能说是没道理的。
nephew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公元619年,唐宪宗元和十四年正月,宪宗皇帝命太监手持香花,从凤翔法门寺,迎取佛骨进宫。禁中滞留三日后,传送京城各寺供养。一时间,王公士庶,奔走施舍,惟恐在后。百姓们甚至毁家破产,头顶烧疤,胳膊烙印,老幼奔波,哭着喊着,请求供养。
法门寺佛骨,传说在护国真身塔内,乃释迦牟尼佛指骨一节,硕果今日犹存。刑部侍郎,也就是司法部门的副长官韩愈,是坚定的儒家,一向对佛老不感兴趣,对迷信行径,一贯主张破除。看到皇上如此佞佛,京城上下,一派乱哄,便忍不住上疏进谏。韩长官文章大家,苏东坡说他文起八代之衰,早有杜诗韩笔的定评,自然下笔纵横,先将我佛归结为夷狄外种,与本朝水土不服;又历数以往皇帝事佛之后,纷纷夭折短命;虽然言明皇上迎佛骨并非惑佛,乃是为国家祈福,但这种细微的开脱,根本不能压制皇上的愤怒,立刻下旨,将韩长官贬为潮州刺史。赴任途中,灰头土脸的韩长官写下了劈头那诗。
那时的广东,政策尚未到位,因此大多蛮荒之地,瘴气弥漫。五十岁的韩老汉,读书积年,身板并不结实,的确得有死在任上的准备。实际上,第二年,韩老汉便被征为国子祭酒,转兵部侍郎,重新回到了副部级岗位上。
这本是文学的掌故,与讨论神仙原不搭界。问题出在诗的题目上: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左迁就是贬官。蓝关位于陕西蓝田,早年是猿人出没的地方。侄孙就是侄子的儿子,湘则是该侄孙的名字——韩湘。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八仙:亡命鼻祖(14)
没错,韩湘正是韩湘子,无疑的八仙之一。这种和史上名人牵连瓜葛的把戏,比较容易混淆视听,原是神仙故事的惯技。不过,韩湘之成为韩湘子,其间则经过了几番辗转。
史书上说,韩湘确有其人,进士及第,担任过大理寺丞,也就是国家最高司法审判机关的中层干部。记载里确有证据表明他跟随韩长官抵达广东,但和道家,却没甚干系。韩长官一向崇儒学,辟佛老,对宗教活动始终抨击,佛骨的事,本不干他司法官员什么事,却不甘寂寞,偏要插手。这样的人,假如侄孙子有丝毫迷信的痕迹,必不肯容他一路陪送的。况且这位韩湘的父亲,名叫老成,便是著名的十二郎。韩长官幼年丧父,跟随兄嫂度日,和这位侄子一起长大,历经患难,感情甚笃。十二郎死的时候,韩长官专门作祭文纪念,是选家不肯放过的名篇。韩湘作为十二郎的儿子,自是韩长官时时教诲的,迷信云尔,岂能容得。
要命的是,除了这来往亲密的侄孙子,哪个长官都不免有些八竿子够不着的远房亲戚。这些个葭莩一样隔膜的后生,就不是韩长官能经常监控的了。
笔记里说,韩长官有个侄子,名叫韩湘,落拓不羁,遭际吕洞宾,跟从周游,不小心从桃树上跌下来摔死,从而尸解成仙。某日来见韩长官,长官勉励他读书,小韩却说他自有所学。长官不高兴,当下命他作首诗来,小韩也不推辞,写下如下篇章:
青山云水窟,此地是吾家。
子夜餐琼液,寅晨咀绛霞。
琴弹碧玉调,炉炼白珠砂。
宝鼎存金虎,芝田养白鸦。
一瓢藏造化,三尺斩妖邪。
解造逡巡酒,能去看仙葩。
倒是道家气派,不过其中夸口的短期即见效应之逡巡酒和顷刻花,在韩长官看来,是劫夺了造化。小韩当即演示,转眼间,开缸出佳酿,聚土冒碧花,花间还拥出一联金字,曰: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正是前面诗里的句子,但韩长官却不解其意。后来佛骨事发,途中一人冒雪而来,打一看时,正是小韩,并提醒花间诗句。长官叹息许久,乃将联句扩展成诗。小韩还赠送长官一瓢药丸,说服下一粒,便可抵御瘴疠,并预告说长官不久就可以西归,不但不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