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1/4 页)
的或目标的。
有效的分工与协作是在一定的组织结构的基础上进行的。组织结构就是划分、组合和协调人们的活动和任务的一种正式的框架。组织结构体现了组织各部分的排列顺序、空间位置、聚集状态、联系方式和相互关系。组织结构就像是人的骨架,206 块骨头组成的骨架在人体中起着支撑、保护的作用,正是在这一骨架中,消化、呼吸、循环等系统才能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一个设计合理的组织结构有助于明确每个人所承担的任务及应当取得的成果,排除了由于分工不明确所造成的障碍和混乱,使得人们的努力形成了指向共同目标的合力。
管理中的组织工作的逻辑颇像盖一座大厦:
● 制作组织大厦的构件——职位设计
● 建造大楼的框架——划分部门
● 通水、通气、通电——职权配置
● 内部装修、整修——整合协调
● 住房分配——人员配备
● 翻修——组织变革
上述主题可以归纳为两大问题,即:
(1)“我”当如何工作?
(2)“我们”当如何工作?
前者涉及组织中职位设计方面的问题,后者则是关于如何构造有效的组织结构方面的问题。
二、“我”当如何工作?
——职位设计
组织中的职位构成了组织大厦的基本构件,也就是说,组织结构是用职位垒起来的。职位设计的方式影响着人们的工作效率,影响着人们能否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也影响着人们是享受工作的乐趣还是忍受工作的折磨。
现实中,有些职位是常规性的、经常重复的,有些则是非常规性的。有些职位要求广泛多样的技能,另一些只要求范围狭窄的技能。有些职位规定了非常严格的程序,另一些则具有相当的自由度。总而言之,职位因任务组合的方式不同而异,而这些不同的组合则形成了多种职位设计方案。如果把组织的活动看做一场戏剧的话,这些职位就相当于戏剧中的各种角色。这场戏是喜是悲,是起伏跌宕还是索然无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些角色的安排。
在确定职位工作内容时,要考虑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工作的效率;二是人员的满足。通过平衡这两方面因素的要求,来确定职位的合理广度与深度。
一个有意义的职位应满足以下几个特征:
(1)具有明确的任务或职责;
(2)具有明确的、可验证的目标;
(3)具有明确的职权,以使占据该职位的人员有可能实现其目标。
专业化分工与职位设计
工业革命以来的200 多年中,大部分时间都是按照专业化分工的原则来设计职位。职位设计与劳动分工、工作专业化意义相同,组织中的工作被设计得尽可能简单、单纯、易做。普遍认为,专业化分工程度越高,工作效率也就越高。在这种思路的驱动下,现代社会成为了一个高度专业化分工的社会。图Ⅳ—1 反映了早期人们对于专业化分工和效率之间的这种关系的认识。
延伸阅读(3)
亚当?斯密曾这样描述一家别针制造厂的劳动分工情形:
一个人抽钢丝,另一人拉直,第三个切割,第四个削尖,第五人打磨顶部以便接上头部;而头部的制作又需要两三项单独的作业;接上头部又是另一项作业。如此将别针的制造划分为各种独特的、专业化的操作,分别由专门的人员来承担,使得劳动生产率比传统的方式(即一个人从头到尾负责制作整根别针)提高了200多倍。
专业化分工为什么能够提高效率呢?其理由包括:有利于提高人员的工作熟练程度,有利于减少因工作变换而损失的时间,有利于使用专用设备和减少人员培训的要求,以及扩大了劳动者的来源和降低劳动成本等。
时至今日,大量的工作仍然是在按照专业化分工的原则进行。生产工人在流水线上从事简单、重复的工作,办公室职员坐在计算机前从事范围狭窄的、标准化的任务,甚至护士、会计及许多其他的职业性工作都是按照同样的原则组织起来的。
但是,人们后来发现,原先对这个规律的认识有点局限、片面,只看到了前半截,却没看到后边还拖着个尾巴(见图Ⅳ—2)。这意味着,当分工程度超过了某个点之后,曲线会往下走,这意味着效率不升反降。
其原因在于,工作分得过细之后,随之而来的枯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