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部分(第2/4 页)
界不广,未能有所展布。皇上在威海所言,派员出国,详尽学习西洋操船、造船之法,臣钦服之下,更有拨云见日之感,因而不揣冒昧,……”
他一面说,一面偷看皇帝的脸色,却见他无喜无悲,也不知道对自己的这番话是不是满意?语调也逐渐低沉下去,终至无声。
“你这个人啊,朕很知道。”皇帝忽然转变了话题,“学识、能力俱有;对朝廷、对朕的一片忠心,也不在任何人之下。从这里来说,比之曾国藩或者还欠缺一点经验,假以时日,未尝不又是朝廷一新栋梁之材。”
“臣不敢。”李鸿章又跪了下来,“臣胸中所学,不要说不敢比拟皇上,就是家师所有,臣所得也不过十之一二。唯向主之心,数十年来,从无辗转。”
“不过,你不及曾国藩处并不在此。学识、经略,都是可以后天学习,人为增强的;只有人心、道德诸项,却是与生俱来,不可强求半分。李鸿章,你自问,这一层关隘上,你做得如何?”
李鸿章汗如雨下,“臣,臣……惶恐。”。
第23节响鼓重槌(2)
第23节响鼓重槌(2)
“你诚然是该惶恐。”皇帝冷笑着说道,“做着朝廷的官,拿着我爱新觉罗家的俸禄,成天就想着拉帮结派,党同伐异,嗯?你别以为你在安徽的所作所为朕不知道,不去处置,一则是以为你尚堪造就,二则,是朕为国事忙碌,懒得理你否则的话,不要说你一个小小的巡抚,芝麻绿豆大小的官儿,穆彰阿又如何?面对朕一纸朱喻,还不是吓得体如筛糠?乖乖的休致返家?”
“臣有罪,臣有罪。臣未能以精白一心,上侍君父,……臣小人之尤,小人之尤。”
“成天为了一己利禄奔忙,咸丰十二年,朕让你到安庆做知府,到咸丰十五年,四年间升道台、升臬司、升藩司、升巡抚,做到一省之长的高位。你问问你那些同年、前辈、后辈、大清官员升迁之速,可有如你这般的吗?兀自饕餮不足,看着朕重用沈葆桢,妒忌得双眼发蓝。表面上是顺应朕意,要在两江等地同样操办海军建设之事,其实,你当朕不知道吗?还不是你们这些人看他承办海军,数年之中过手的银子总数几近万万,以为他在其中,一定大发横财了,是不是?”
“臣不敢,臣不敢。”
“沈葆桢为人清廉,不是你们这些脏心烂肺的混账所想的那样他任上所得,尽数寄回家中,养廉银俸禄,更是狷介不取。朕听人说,他每到年初,生计窘迫,总要从自己的海军衙门中取出一箱子破旧衣服,拿到当铺去当,上面加一张钤盖关防的封条,要当一万两银子。当铺不敢打开封条,便如数照付——他所当的,只不过是海军衙门的一张封条而已。等到俸禄银子到了,便派人赎当回来,等到来年再去。久而久之,威海城中百姓习以为常,每每见官差抬着旧箱子到当铺去,就知道,沈大人又缺钱花了。”
他给李鸿章说了一遍这朝野尽知的小故事,又再说道,“这样的人,你们居然也要和他攀比?你自己问问,你有哪一点比得上他?”
李鸿章真的害怕了,以头触地,连一句话也不敢多说。
虽然雷霆万钧的痛骂了李鸿章一顿,但皇帝并不准备真正的处置他。这不但因为李鸿章是晚清官场上的一种现象,更加是因为,只有李鸿章这样,有头脑、有野心的人,才是可以使自己的志向能够顺利达成的最重要的帮手。所以,几乎在一开始,他就已经打定了盘算:他不是要官吗?给他官;他不是要权吗?给他权只要他能够顺应着自己的指挥棒转,便给予他一切想要的
训斥几句,皇帝说道,“你不是一直以来,都为不能承办海军,报国无门而给朕上折子吗?朕做人最是公正。便满足了你的要求。今年不提,你回任之后,即刻交卸差事,到福建巡抚任上,在福建,也给朕办起一支海军来。你怎么做,朕不管,三年之内,朕要看到成效。怎么样?”
李鸿章一心以为自己这一次一定要倒大霉了,不料说到最后,皇帝居然俯准所请,让自己到福建去,办理海军了?他又惊又喜的抬起头来,看看高坐的一国至尊,“皇上,您可不是哄骗为臣?”
“朕吃多了?没事哄着你玩儿?”皇帝没好气的瞪他一眼,“自然是真的。”
李鸿章大喜,“臣一定认真办差,三年之内,将福建海军的规模建造起来。不负皇上托付之重”
从御前陛辞出来,给外面的冷风一吹,李鸿章清醒了少许,只觉胸中一团热火涌动,真恨不得大笑三声,以示快慰。自然,这只是心中所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