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3/4 页)
答,心想,其实我们是花钱请评委来,而不是有人花钱想来就可以的。过后内部说起这个消息的时候,大家都笑得不行。当然,与此相反,也有各种通过媒体表示决不会来做评委的人。形形色色,真是让人大开眼界。
实际上在最早,夏青她们在湖南为这个节目做设计的时候,评委这个位置就一直设计为“不会请名人来做”。因为评委这个角色和选手之间在节目中的关系,应该是平等互动的,而不是成为一个权威,让选手来仰视你,这样的话,她们对你言听计从以后,节目就失去了一个看点。这种设计是非常科学的,超级女声这个节目从一开始就坚持了这个方向。
现在会有很多人眼红说,你看黑楠,本来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制作人,现在搞到那么知名,这不是他应得的!听了我就觉得特别有意思,在我们周围很多事情往往都是这样,在没受到关注之前从来不会有人觉得这是个利益,但是节目做火了以后,却有很多人拥过来对你说,你手里面的金子不应该是你的,因为你并没有把它看成是金子,给我吧,我会好好看待它!
所以后来我坐在评委席上,反而会越来越觉得它好玩,越来越觉得不应该退。我心里就这么想,一定要坐在这个所谓的“虎皮交椅”上,虽然我以前不知道它是。
雪中送炭只是传说,锦上添花从来不缺人手。就像这个节目,在进行得最艰难的时候,最需要人帮助的时候,却没有得到一些应有的帮助;而当这个节目被关注到一定程度了(用汪涵的话来说就是“收视率高到——非常高”),才开始有人觉得,超级女声应该得到他们的帮助。但实际上这个时候,不知道是谁帮助谁。
有的媒体把超级女声这个节目惊叹为“草根阶层的崛起”,就是说,这些选手本身都是产生于民间的,却因为这个节目而暴得大名,一夜之间火遍全中国。甚至连评委也是,比如像黑楠这样的人,根本就不是什么家喻户晓的人物,也不是一个多么有成就的音乐人,但是他有他的独到见解,他有他的专业精神;然后,他居然就跟这个节目、跟超级女声们一起成长起来。这是不是也算一种草根精神?我觉得应该是的。虽然我这个人经常仰视自己,但无可否认,在做这个节目之前我的确还没有在大范围内得到认知。
我是一个很会抽离的人,所以才会觉得好玩。我不会发生投入进去就拔不出来的情况,但是有的人会,就像我了解到的一些评委就是。他们深陷其中,难以自拔。
曾经有一派意见说,评委席上坐的应该是德高望重的国家级专家,如金铁林先生、徐沛东先生,还有歌唱家李谷一女士,他们才够资格来进行专业评点。关于这点我特别认同,柯以敏只是一个马来西亚的流行歌手,我只是一个普通的音乐监制;我的学生里也没有大腕,只有周笔畅算半个。所以我也认为这一派意见有道理,很有道理。
我甚至还给湖南卫视节目组提了一个建议,我说能不能这样,反正我们的使命已经完成了,我们从海选一直到分赛区决赛,把很多优秀选手都选拔出来了,接下来是不是需要应某些舆论的要求,我们把这个“虎皮交椅”让给这些德高望重的音乐家、歌唱家们,相信他们会更加权威、更加服众。但得到的回应是含笑而不答。
1。猜猜谁来当评委(3)
这个服众不服众的问题也一直是个争议的焦点,大家都在讨论应该什么样的人才够资格做评委。这个是比对选手的讨论更有意思的话题。从一个普通观众的角度来看,可能会认为我是一个被上亿观众接受了的角色,但是连我自己都认为,我这个角色应该是由德高望重的老师来做的。因为如果德高望重的老师一坐在这里,那些孩子们就一定很乖,一定不会有人敢斜着眼睛看他们。
我其实挺心虚的,也觉得特别惭愧,就是惭愧我没能够德高望重,真是愧对节目。所以我当时顶着的压力,是来自于这里——所谓业内的争议,而不是其他一些杂乱的声音。
而关于“凭什么当评委”的这种讨论,也带出了另一个思考。可能在每一种新事物成长的过程都一定面临一些问题,需要很多人的力量去推动它,当你能够胜任的时候,当你不仅胜任而且还能游刃有余的时候,你会不会因为一些节外生枝的争议而退却呢?
柯以敏退出以后我也曾经萌生过退意,因为“柯楠”已经被很多媒体看做是超级女声的一个符号了,如果符号的另一半已经走了,符号的这一半似乎就缺失了什么。我想了很久,犹豫了好长时间,到底要不要也退出?但最后我非常肯定地告诉自己,也非常肯定地告诉了大家:我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