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4 页)
价格改革和银行业改革的开展,迫使国有企业不得不自谋出路。由于无法再像过去一样拿到便宜的原料,获得银行贷款,同时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率相比非国有企业要低很多,国有企业的产品在市场上越来越没有竞争力。于是,国有企业也开始改革了,大量职工下岗。但是,此时非国有企业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可以吸纳更多劳动力,避免了因大量人员下岗造成的社会动荡。
为了改革外贸制度,进出口企业拥有了更多的自主权,并且外企和民营企业获准成为进出口企业。然后,中国开始积极申请加入WTO,并开始大力鼓励外商投资,设定了种种优惠条件。这提高了中国企业的技术水平,并开阔了他们的管理视野。
可以认为,这一系列的改革以及同时开始的对各种产权的加强保护等措施,都极大地放松了对经济的束缚,从此让中国经济走上了持续增长的康庄大道。
中国正在更加积极地融入全球经济中。资本的积累速度加快,人均拥有的资本量迅速增长。但这种增长模式并不是粗放式的,技术在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经济学上以全要素生产率(TFP)来表示技术进步和资源的利用效率,据相关研究,中国的该指标在1987—1991年基本是水平的,增长不多;从1992年开始,全要素生产率便呈现出直线增长的势头,表明这时以来的经济增长更多的是技术进步带来的集约型增长。
如今我们早已经习惯了的巨大外贸顺差仅仅是从1994年才正式出现的。在这之前不仅外贸数量很小,顺差和逆差也是经常交替出现。但是就从1994年开始,外贸顺差一直存在并且逐渐扩大。这显示了中国的国际竞争力开始愈发强大。
更加自由的市场化体系给那些更具潜力的地区以更多的发展机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地区之间的差距。那些条件更好的地区的增长速度更快。由于经济增长的原动力在制造业,城市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而偏远的农村则相对停滞。
以上是中国经济改革开放和增长的大致脉络。
关于中国经济改革成功和经济奇迹产生的原因,有着很多解释,包括一些众所公认的大家之谈 ,但大多数都是从制度的角度来展开的。比如,我非常尊敬的张五常教授写过《中国的经济制度》一书,老人家主要从县际竞争制度的角度来解释中国经济活力的来源。这些都很有道理。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中国经济奇迹从何而来(3)
那么,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不是就脱离了世界普遍的经济发展模式了呢?肯定不是。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姚洋教授观察到,如果把中国过去30年所做的经济工作,与主张经济自由主义的华盛顿共识以及新古典经济学家的建议相比较的话,我们会惊奇地发现,中国在过去30年所做的工作几乎完全符合华盛顿共识的要求,包括:
第一,稳定的宏观经济条件,中国在过去30年中从没有发生过高通胀,最高的通货膨胀发生在1994年,是24%,这一点做得相当出色;
第二,在过去30年里没有进行很多纯粹的再分配,而是通过公共投资在国家内部调配资本和资源;
第三,在建立竞争性的汇率制度、贸易自由化、对外国直接投资开放方面,中国做得非常好;
第四,产权私有化、取消进入和退出市场的壁垒,都已付诸实施;
第五,保护知识产权,至少是在朝此方向努力;
……
当然,对改革开放最一针见血的评论,我认为还是由我尊敬的茅于轼老师所说的:“改革成功的经验是什么?简单说,就是赚钱。过去的方针政策、总路线、工业化、学大寨、以钢为纲、以粮为纲、战天斗地,统统都不对,而赚钱是对的。赚钱和其他各种说法的不同点就在于赚钱是一个用价格配置资源的方法,它能提高全社会的经济效率,避免浪费……”
要赚钱就要保护私有财产,要扩大个人自由,要有自由选择,能够创办企业,买卖要大体上公平,还要扩大市场,沟通海外。这一切都为了赚钱服务。所以中国的财富极大地增加了。
但是中国经济成功的原因难道仅仅是制度吗?本人对此是持怀疑态度的。一个明显的疑问是,中国的经济制度真的有那么好,那么无懈可击吗?或者说,难道真的是因为我们现在的经济体制比其他国家的好,所以才造就了中国的经济奇迹?
对这一点,相信绝大多数严肃的经济学家都是不会认可的。关于中国在经济制度的问题,人们能够举出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