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2/4 页)
”
“朕今日让众卿家来此议事,这就是原因之一。
炀帝暴政,使天下大乱,群雄纷起。
渭水便桥退突厥 弘文书馆辩治乱(10)
在座之人,多历两朝,对炀帝之失感触良深。
萧公,褚亮,等一会儿你们可就此话题多说两句。
唉,这些年群雄混战,虽被太上皇一一扑灭,然山河破碎,百姓凋敝,可谓民不聊生。
目前除京畿之外,其他各地百姓逃散,田园荒芜。
经民部统计,现在的民户数目,不及前隋最盛时的五分之一。
昨日我与颉利盟约的时候,颉利说归去后要献马三千匹,羊万只,被我拒绝了。
我让颉利归还所掠中国户口,并让他放回温彦博。
马、羊皆由人所养,若人口不旺,何谈其他呢?”
温彦博是李渊派往突厥的使者,他出使的时候适逢玄武门之变,颉利起心侵扰中原,遂将温彦博扣下。
众人纷纷点头。
像其中的封德彝、萧礒、陈叔达等人皆两朝为官,熟知史事,尤其对隋文帝治下的仁寿年间和隋炀帝大业初年的繁荣景象追怀不已,当时的社会富庶程度和民户的兴旺,是自晋朝以来从没有的。
李世民接着道:“原因之二,是我朝的吏治不好。
太上皇这些年将精力放在征伐上,他性格简慢,将国事多委以臣下。
臣子中不乏忠谨之人,也难免良莠不齐,有些人背着太上皇自行其是。”
说到这里,李世民向坐在前排的裴寂扫了一眼,裴寂看到李世民那锐利的目光,不由得低下头来。
这时,李世民的声调变得高亢起来:“隐太子帮助父皇辅国,然不将心思用在正道上,肆意放纵臣下,使政刑纰缪,官方弛紊。
唉,这吏治之道,为何就不能清明简约呢?这让我想起了一件事,武德之初,李密降唐。
京城之官欺他是一名降人,又以为他家中有金山银山,大小官吏都变着法儿前去勒索,这分明是前隋遗风嘛!他们的所作所为与虞世基毫无二致!对了,如今天下民户不及前隋五分之一,然我看各级官吏却不比前隋少。
玄龄,你将这件事儿好好查一查,养着这么多的官吏加重了百姓的负担不说,还不知要多生多少事,该裁撤的就要坚决裁撤!”武德九年末,李世民又追封李建成为隐太子。
李世民的音调一高,吓得群臣不敢多发一声,待他话音一停,满馆寂静。
这使李世民又觉察到自己的严厉,遂展颜一笑,说道:“瞧我,一激动就跑了题儿。
我刚才说的两个原因,一是外部的,一是内部的,因之形成了今日纷乱的情形。
这正是我们今日要议论的话题:如何治理当今的天下。
嗯,萧公,你先说说。”
萧礒缓缓说道:“治理国家之事不可操之过急,须缓缓为之。
譬如租庸调令和均田令订于武德七年并推向全国。
现在看来,此两法在京畿收到了效果,而在京畿之外效果甚微,盖缘于时日太短。
一项田亩制度尚且如此,要彻底改观天下之容,那是需要许多时日的。
陛下让臣谈谈前隋之事,虽是过眼烟云,然恍在昨日。
文帝将江山交给炀帝的时候,有户八百九十万七千,计口四千六百零一万;西京太仓、东京含嘉仓、洛口仓、永丰仓、太原仓及天下义仓充满,京都及诸州库,布帛各数千万;且四夷宾服,输贡者众。
自秦汉以来,未见有如此富庶之朝代者。”
李世民插话道:“你提到秦汉,令我想起了这秦朝和隋朝,确实有相似之处。
其祚运者短,又遇上暴君。
不同的是,秦始皇首先是削平六国的雄主,其次才是肇始秦亡的暴君。
隋炀帝和他相比,就显得一无是处了。”
群臣听了李世民这个观点,很觉新鲜。
其时人们一概骂倒秦始皇,甚至把他统一六国也说成是“六国无罪,秦氏专任智力,蚕食诸侯”的一大罪状。
李世民却认为秦始皇是个应运天人的创业圣君,把他和周武王伐纣平列。
。 最好的txt下载网
渭水便桥退突厥 弘文书馆辩治乱(11)
至于其后来暴政,则是其过,但不能掩其功。
这是李世民潜心读书的感悟,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