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2/4 页)
皮肤也有点隐隐作痛,她只好拖着行李漫无目的地离开。忽然听到清晰的钟声传来,已经是子夜了。她的思维从慌乱中突然清醒了些,这是附近哪座教堂的钟声?那儿有上帝保佑,那怕在教堂里坐上一晚也比住刚才那个旅社安全些。只是这么晚了,教堂也关了门。在这寂静的冬夜里,她觉得自己就是一个背着行囊闯世界的孤独冒险者,突然想起遍布世界各地的青年旅社,就是专为背包旅行者而设的,去那里住是既安全又便宜。郁琴打起精神,拖着行李加快了步伐,只听到自己踩着积雪“咯吱、咯吱……”地响,留下一串履痕。
39.从英国到加拿大(五)
郁琴终于找到了离唐人街不远的一家青年旅社,这是旅游淡季,住宿便宜,只10加元一天。在前台登记后,她找到房间,蹑手蹑脚地走进去,这是一间八人住的大房,双层的床铺,刚刚住了一半人。郁琴是自带的被套和床单,可以省下钱来。邻床的旅行者戴着眼罩,翻了个身,她生怕吵醒了人家,轻手轻脚地铺好床,赶快关灯,和衣而睡。她觉得像是火车上的卧铺,宽慰自己今晚终于找到了一处暂时的栖身之处。
房间里的背包旅行族,都是来自不同的国家的年轻人,肤色黑黄白都有。一大早起来,就热情地跟郁琴打招呼,说准备结伴去落基山看雪景,吃过早点后他们兴奋地陆续出了门。郁琴想起自己第一次作为访问学者来加拿大去落基山时是夏天,那里真的很美,当时的心情也很好;都说那里的冬天又该是另一番景致。郁琴独自坐在房间里发着呆,又叹了口气,只有自己不是来旅游的,目前得赶快为自己找个固定住处,因为她的移民申请程序,在等待面试通知阶段,联系地址还是写的范艳丽家,要马上更改。
都说:“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郁琴感觉如坐针毡,自己是一个没有加拿大身份的单身女子,真不敢瞎闯。要是在这里有个同学就好了,也可帮帮忙。而除了范艳丽以外,这里还有没有其他朋友呢?——她忽然记起在英国的时候,曾听说金沁有来卡尔加里的打算,后来彼此就没再联系。她的那位同班同学郁琴不大熟,也许金沁就在此地,可先跟其他同学打听一下,便赶忙起身去翻通讯录。
郁琴打电话一问,金沁果真在卡尔加里,便记录下她的地址和电话。傍晚,郁琴给她拨了个电话过去,没人接,郁琴在录音电话里留了言。金沁很晚才回家,就很快拨了个电话过来给郁琴,两人在电话里谈得很高兴。金沁问了问郁琴的情况,没想到她热情而主动地邀郁琴来跟她合租她那间房子,说正愁找不到合适的人。郁琴一听租金可节省不少,觉得经济合算,自己也有个伴,感到安全得多,就欣然同意。金沁听说郁琴没有车子,就约好下午来接她的时间。郁琴整理好行李,嘴角挂上了久违的微笑,心里庆幸还是从范艳丽家搬出来好。
郁琴退了房,在楼下的前台厅里等金沁。她透过旁边的玻璃窗朝外看雪景,雪早停了;阳光照着覆盖着厚厚积雪的屋檐一角。没多久,远远地就看到了穿着橙色羽绒服来接她的金沁;一阵风从她背后吹来,树梢上的雪也纷纷抖落了些下来。郁琴忙起身拖着行李出来,热情地喊她的名字,两人像老朋友一样拥抱。一年多没见,看上去她比过去略显老一点,面带笑容却有几分憔悴。金沁帮着她提这提那,放进车子的后备箱内,那是一辆很旧的日本车,黑哑哑的。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40.新移民(一)
汽车穿过大街小巷,车窗外是一片冰封雪压的景象,雪光有些刺眼。在车上,金沁告诉郁琴:“我丈夫和孩子都还在国内,等我稳定下来,再把他们接过来。”郁琴理解地说:“做母亲的肯定想儿子。”金沁有些被触动了。郁琴忙安慰道:“你们很容易团聚的。”金沁点头说是的,又和郁琴聊了一会儿同学的话题。后来,金沁听她答得有一句没一句的,就瞟了她一眼,见她有些困顿,觉得来日方长,就没再去打扰她,一心开车。车子沿着道路七弯八拐,进了一栋半旧的联排屋前。郁琴看着那房子,屋顶起着两坡折线,灰色的墙上爬着些枯藤,似草稿纸上没完成的铅笔画;黑色的瓦面上白雪覆盖着,像厚厚的棉絮一般;就在这里安家,心里也踏实和温暖几分。
金沁停住车,吁了口气说:“到了!这就是我们住的地方。”她帮郁琴提着简单的行李,踏着一条刚铲过雪的路,走进室内。这是两人合租的一间西头朝北的房间。金沁指了指另外一间房门说:“这间房住的是一位越南女子,在一家养老院做护理,和我们共用厅、厨房和卫生间。”郁琴环顾了一下,客气地说:“麻烦你费心。”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