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3/4 页)
,猪不吃食,找兽医,给它包点药。胖大嫂说着又来到猪圈旁看看那头猪。
何大萍说,好吧,顺便给我买条裤子,我的裤子烂了。
等猪卖了。我手里这几个钱还得给猪买药哩。
何大萍站起来也到猪圈旁看看那头病猪说,娘啊,等这两头猪够磅了,咱买头母猪,叫它生猪娃,一窝能生十多个呢,卖猪娃比养猪赚钱。
胖大嫂想想说,对呀,这个想法好哇。
胖大嫂和何大萍一同来到集市上,这天正逢集,大街上人流如潮,万头攒动。街边地摊旁小贩的叫卖声,拉架子车的喊叫声,公共汽车刺耳的喇叭声,满街行人的喧嚣声交织在一起,使整个长龙般的大街上乱哄哄的,像上下翻滚的一锅粥。胖大嫂和何大萍穿过人流,走到邮电局门口,有位抱着小孩的中年妇女拦住她们。她怀里抱着一岁多的孩子,可怜巴巴地说,帮帮俺吧!大婶、妹子,俺看恁是好人。俺从北京给孩子看病回来,身上的钱被偷了,回去的路费都没有了,你们行行好吧!她一脸疲倦的神色,说着眼角里流出泪来。
胖大嫂怕见人流眼泪,顿时一股怜悯之情油然而生,心想谁没有遭难的时候。自己最能体会到困难时的滋味,如果有人伸手帮一下,就会感恩不尽,终生难忘,哪怕得到一句好话,就足以温暖你一生。
那妇女又说,行行好吧!
何大萍站在母亲身边,不时地拉拉母亲的衣襟,意思是不让母亲掏钱。那妇女看着胖大嫂有些犹豫,紧接着说,俺回家,就把钱寄还给你,你给俺留个地址吧。
你要多少钱?胖大嫂问。
三十吧。
胖大嫂摸摸裤兜,边掏边说,我就这三十块钱,给你吧。这三十块钱是胖大嫂一个多月挣的卖菜钱。这在八十年代初不算是小数。
顿时,那妇女龇牙笑了,圆圆的脸庞就像一朵盛开的向日葵,连声说着感谢的话,边说边抱着孩子匆匆忙忙地走了。
何大萍翻翻白眼说,娘啊!你上当了,她说回去给你寄钱,那一准是骗你的。你想啊,从北京回来,咋能路过咱这呀?如果她是本地人,也要不了这么多路费啊!再说你也没有告诉她地址呀。
对呀!我咋没想到这呢。胖大嫂恍然大悟,抱怨女儿不当面提醒她,但又自我安慰说,只当做好事了,做了好事心里舒坦。 。。
赶集(2)
你还有钱给猪讨药吗?
胖大嫂一拍大腿说,咦!这咋办哩?要不,先讨个药方。
胖大嫂和何大萍并肩走着,来到兽医店门口,见房门紧锁。这家兽医店就在大街旁边,是一间低矮破旧的青砖小瓦房。原来是一家私人开的小饭店,后来人家不干了,就转让给那个经常游乡的兽医,这个兽医一般情况下就在兽医店里。有人来说说他家的牲畜得了病,有什么症状,兽医就凭多年的看病经验,包点药,让来人带回去喂喂就好了。有时,遇到病重的牲畜,就跟着来人背上药箱游村去了。胖大嫂和大萍站在兽医店门口,街上赶集的人在她们身旁来往穿梭,你走你的,我走我的,形成了混乱的人流。大萍说,娘,我看咱的猪也没多大病,可能是吃食吃着了,喂点消食的就行。胖大嫂说,我看也像,昨天中午我卖菜回家,剩的烂菜叶子,给它剁剁,拌些饲料,它吃得可凶,谁知到晚上就不吃了。
何大萍说,咱主要是饲养无方。
喂牲畜还要啥方?
书店里专有喂猪、喂羊、养牛、喂鸡等方面的书,只有科学喂养才不生病,长得快,咱也不懂,瞎喂。
那咱去书店瞧瞧。
走。
二人来到书店。何大萍站在柜台外,仔细观看书架上的各种书籍,看有没有养猪方面的书,也许上面还有药方呢。她费了很长时间眼神,也没有发现要找的书,只好询问营业员,营业员为她找到一本饲养猪及预防疾病方面的书。何大萍翻翻看看,突然眼前一亮,说有了,这上面就有针对咱家猪病的药方。她一阵惊喜,想买下这本书,看看定价十几块钱,问母亲还有没有钱?母亲说,兜里就剩两块钱,这咋办?何大萍说,我先把药方抄下来吧。何大萍抄了药方说,咱走吧,如果碰到熟人借点钱把药讨了。
你一会儿就成兽医啦?
因为书上的药方就治咱猪的病症,上面写得清清楚楚。兽医怎么啦?他们也是从书上学的,只是比我见得多,实践经验丰富些。
就你的点子多,算没白上学。
二人刚从书店出来,在门口碰到从前被下放到村里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