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2/4 页)
构成的复合字,声旁之字表示该字的大致读音,而常居字左或其上的形旁则表示字义。如与树木有关的几百个字,像梨、枝、植、板、枪、梯等等,都由形旁“木”外加一声旁组成。
今天使用的汉字大部分都是形声字,因此这些字中的形旁就成为今天最常见的检字法的基础。在这套体系中共有214 个部首,大部分都是形旁,其下按笔画排列同一部首的各字。如“梯”即在“木”首下七画处。与西方字母排列相比,这种分类着实麻烦,有些字还只是勉强归于某一部首之下,但它总算使杂乱的字海稍稍具备了条理。
汉字的优劣
与西方较为简便的字母文字相比,汉字具有不少缺点。显然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才一能掌握汉字。而每个汉字都很复杂,平均每个字就有十二三画,有些多达25 画。在有能力阅读简单文本之前至少需要记住二三千汉字。强调死记硬背地认字,对中国人的教育可能造成某种束缚,尽管这对发展记忆力颇有好处。由于复杂,汉字比字母文字较难掌握,而只有少数上层贵族才-有可能学习文化知识。随着当代教育的普及,汉字已日益成为读写的障碍。虽然中国人发明了印刷术,汉字印刷却要比字母文字的印刷难得多,而且迄今为止,能够打印汉字的小型印刷机或电脑犹未获得成功。近来对常用汉字进行的简化虽然不无帮助,但未能解决其文字本身的根本问题。
但在另一方面,汉字却具有某些字母文字所不具有的优点。这种文字因其复杂性及象形特征,比字母具有更多的美学价值。在东亚,书法是艺术的一大门类,也是所有形象艺术的母源,因为毛笔除了作为写字工具之外,也是绘画的工具。在中国,能写一笔好字常常被看作是有教养的标志。
汉字本身还具有一种字母文字所缺乏的生动性。如掌握了“安”、“好”等字,谁会忘记它们听蕴含的原始意义呢?与硬性规定的字母文字相比,汉字似乎具有更丰富的内涵以及更微妙的韵味,这就使得汉语诗歌和散文具有一种字母文字难以望其项背的简洁生动性。一经掌握,汉字甚至比字母文字更易于阅读。
我们很难像中国古人那样赋子汉字以神奇的魅力。书面文字总是优于口语:中国的史书中不乏奏章、策论和诗歌一类的名文,惟独很少见到演说问任何成文材料,特别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的文字,几被视为神圣之物这也许能够解释为何东亚人在读书和正规教育往往胜人一筹的原因吧。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东亚地区的文盲率也远远高于其余经济水平相仿佛、但文字较为简易的国家和地区这绝对不是一种偶然的现象。
汉字的另一大优点是它能够很容易地克服方言乃至更大的语言障碍,大凡受过教育的中国人,尽管可能听不懂彼此的方言,却能阅读同样的书藉,并且把这种汉语文言视为他们自己的语言。如果他们使用的是字母文字,中国恐怕早就分裂为像意大利、法国、西班牙、葡萄牙那样的许多个国家了。中国之能成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有一部分应归功于他们的文字。
东亚文明更是有赖于这种语言,对汉字的热爱与尊崇成为连结东亚各国的坚固纽带。直到一个世纪之前,朝鲜、越南和日本的大部分书面材料都使用汉语文言而非本民族的文字,甚至今天中、日、韩二国的知识分子犹能认得对方书面材料中的好几千字,尽管这些字的读音并不一致。如果中国当年采用的是拼音文字,那么东亚恐怕就不会像今天这样成为世界文明中的一个独特集团了。
四、商文化
甲骨文之外,安阳和其他商代遗址中最引人注目的发现当属青铜器了。这些青铜器以兵器和礼器为主,往往有可观的体积,看来是用陶范或木范浇铸而成的。由于化学作用,这些深埋地底的青铜器铜锈斑驳,反而平添几分秀色。商代晚期的青铜浇铸技术极其高超,说冠绝全球都不算为过。青铜器上的纹饰是纯粹的东亚风格,以铜鼎为例,它们的风格可追溯到龙山文化的空足鼎器。有些礼器采用动物造型,如象尊,这是因为当时气候较为暖湿,华北曾有大象栖居。
青铜器的主要图案是婆餐,即牛、羊等动物的正面像,通过高度程式化的手法,以瘦削的线条描绘而成。在安阳出土的骨器和大理石雕像中我们也能发现同样的图案。这种纹饰与史前文明或西方古代文明的做法大为不同,因为后者通常只是以动物的侧象为装饰。然而,餐餐纹饰亦见于东亚和南太平洋其他一些国家及太平洋西北部的印第安人生活地区。这表明存在着一种环太平洋纹饰类型,而商即为其中最为古老的代表。少数早期青铜器上刻有铭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