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3/4 页)
经商的资本。其实巧诈不如拙诚。巧诈,表面上用一种假象掩饰,把别人当傻瓜,视自己为能人,但与他人打过交道之后,伎俩渐被识破。拙诚,即干脆以老实示人,倒更叫人信任和喜欢。在商机与危机并存的社会,生存还是死亡,就看商家自己如何应对与把握了。
(2)不再沉默的消费者
过去,百姓吃亏常抱着忍的态度,忍气吞声,这样做,不但没使自己的境遇改善,还常使一些商家变本加厉、明目张胆地坑害消费者。现在,人们的法制观念日益增强。当利益受到侵犯时,他们不再示弱、不再沉默,他们会挑剔商家低劣的服务,要求退换伪劣假冒产品,或要求补足被克扣的斤两,如有必要的话,甚至还可以与商家对簿公堂、辩个黑白是非。
依法创业 严格管理可以侵犯人权不行
据报载:一日下午,有10人跪在长春繁华的重庆路上乞讨。这10人年龄均在20岁左右,衣着整洁,膝下垫着报纸。原来,他们是一家公司的新员工。他们说,这是公司“锻炼意志”、“磨厚脸皮”的训练方法。
无独有偶,哈尔滨某酒店每天早晨都对服务员进行跪姿培训。服务员摆好跪姿后,教官在服务员肩膀上放一只鸡蛋,训练要坚持一个小时才算结束。如果鸡蛋掉下来就要重新开始,直到坚持够一小时为止。只有19岁的小范,在这天,鸡蛋连续四次从他肩膀上掉下来,在被教官狠狠训斥一顿后,不久,小范引发了精神类疾病入院治疗。
法律聚焦:人格权
人格权,是指法律赋予权利主体,为维护自己的生存和尊严所必须具备的人身权利,如生命、健康、名誉等,是构成人的人格要素。
我国《宪法》第38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民法通则》第101条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
《劳动法》第96条规定:“用人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由公安机关对责任人员处以15日以下拘留、罚款或者警告,构成犯罪的,对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1)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的;(2)侮辱、体罚、殴打、非法搜查和拘禁劳动者的。”
案例警示:
(1)企业主不是霸主,管理不是奴役
近年来,一些公司、企业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以新的经营理念为名,推出一些花样繁多、令人无法理解的技能培训,并采取了种种过激手段或极端方法。这种被员工们称为“魔鬼训练”的培训,就侵犯了员工们的人格权,从而令其内心痛苦,精神紧张。这种变态、虐待性的训练,给员工们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在社会上产生了恶劣影响。此类公司、企业的主管在行业内形成了一种家天下的气候,将员工当成家奴,是在搞奴役化的管理,他们无视员工人权人格,想将员工塑成听话的机器。他们这种恃主傲物的心理是对国法的亵渎,法律会抑恶扬善,它不允许践踏人权的恶行存在,必予以应有的惩罚。
(2)要工作也要尊严,用法律维护权利
我国目前就业压力沉重,就业者找工作不容易,为了保饭碗,许多劳动者对待一切伤害和侮辱选择忍气吞声、忍辱负重的态度,屈从雇主的种种要求与安排。这样导致用工方管理行为不断出轨、不断侵权而无所顾忌。这样对扭转状况不仅没有丝毫作用,反而会促使其愈演愈烈。所以,仍不能解决问题,劳动者应有组织地进行维权,向劳动监察部门反映情况,向社会舆论揭示其种种违法的行为,向法院起诉要求其主持公道。如果劳动者勇于这样做,善于这样做,维权一定会取得显著成效,对改善用工环境也能起到重大的推进作用。同时,也会警示用工者强化用工的法律意识,不仅使其自律,而且使社会监督、法律监督等他律机制发挥巨大的约束作用。
(3)政府、工会、监察等部门,齐抓共管、监督监察
权利易受侵害的对象,大多是初入社会的年轻打工者。这些人,对工作的期待,对管理者的恐惧,对命运的担忧,对受人欺凌的无奈,都使之极易处在任人摆布的弱者状态。这就需要我们政府、工会、劳动监察等部门对他们的生存状态给予高度关注,发挥其职能作用,及时发现、查处这些侵权、违法行为。
个体经营 凡举事先问法手续全天不怕
晓乐,27岁,高校教师,她家地处商业街繁华地段。晓乐准备利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