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部分(第4/4 页)
命已是大道,清廷灭亡只在今朝,如今的形式是南北相望,但变数却在荆襄。袁公欲谋天下,却又不愿背上骂名。目前情形立宪断无可能,袁公唯有共和一途,清帝退位。那么共和,真就适合中国的国情吗?”
“请玉琨弟明言。”
“唯独裁尔?”
“独裁?”
“当今天下,平世治乱者,只此袁公一人。孙先生声望虽高,却无兵权,各省都督对其虽尊,但却不敬,南方各省形同散沙一片,外敌在时尚能同仇敌忾,当外消弥内乱必生,天下必将为袁公所得,孙先生实难与袁公争雄,能与袁公争雄只有一个人。”
“难道是玉琨你不成。”
“芝泉兄太看得我了,能与袁公争雄者另有其人,此人近在眼前。”
“黎元洪。”段祺瑞为之不屑,那家伙可比眼前的这位老几好对付多了。
“正是。袁公欲行独裁必先除此人,若除此人,袁公必仰仗于将军,将军可要早寻良策。将军被称为北洋之虎,如此位高权重,却手握兵权,……嘿嘿……将军现在可要好生谋划了。”
段祺瑞脸色微动,“玉琨弟真是好手段啊!”
“手段再高也不比上袁公,数数日子也差不多,现在也该你们当兵的上场了,为了让袁公早登大位,平定四海,一统寰宇,我还特意派人到北京送给他一份小礼物。日后,还请芝泉兄在大总统面前为我多多美言。”段祺瑞只觉得颈后阴风阵阵。
达成协议后杨洪森回到武昌,同时致电黎元洪。汉阳两厂机械设备,尽数划拨船只,送往安徽,杨洪森此举,引来了湖北境内有识之士的不满。杨洪森便向鄂督黎元洪请辞率军东归,黎元洪代表军政府感谢杨洪森援鄂,同时代表湖北军民欢送皖军。
杨洪森本人并没有马上离开安徽,而是继续留在了租界之内,就黄麻、商潢、商丘进行详谈。双方很快就这些地区达成了初步共识,北洋军与挺进军在黄安、麻成等地开始全面换防,皖军在汉口集结,乘船东返安徽。在豫南商潢数县的归属问题,代表同意将商潢数县划出来,设商潢镇守使,杨洪森也做出让步,削减了该地区的驻兵。
关于商丘的接交防问题,杨洪森开始要钱,最后勉强同意用军火补偿。袁世凯允诺,步枪8000枝,马枪3000枝,机关炮10门,弹药30万发,但是最后到位的实际只有步枪6000枝,子弹10万发。
元月底,北京方面发生了一起大案,宗社党领袖良弼遇刺身亡。
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的最后阻力被清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