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部分(第3/4 页)
一下就窜到了离城90里葛店。
孙武道,“那杨司令的意思是?”
“大家觉得葛店这么样。”
吴兆麟感觉这是杨洪森给自己的老师台阶下,“杨司令思虑周详,甚好。”
“既然这样就么定了吧。”
孙武、蒋翊武一边附合着,张振武不好反对,“都督若离开,那么谁来主持武昌作战。”
“俗话说的三个臭皮匠诸葛亮,我,张总司令,吴参谋长难道还怕他段祺瑞,这战时总司令官我首推张司令,我当个副的搭把下手就行了。”
少数服从多数,众人举手表决一致通过,黎元洪随机关撤往葛店,孙武、蒋翊武等人也一同撤往葛店办公。
坚守武昌的重责被杨洪森从张振武手中给抢了过来,很快杨洪森展开了城内居民疏散工作。
吴兆麟这个参谋负责后勤组织,城内的百姓有条不紊的向城外8里的洪山转移。
那些从汉阳兵工厂、铁厂拆卸下来堆在城内的机械设备,被杨洪森转移到了大后方安庆去了,原汉阳兵工厂的技工及家眷也被一同转移到了安庆大后方,一时长江之上打着“红十字”旗的小火轮穿梭不断。
段祺瑞给了杨洪森充足的时间疏散城中的百姓,作为对段祺瑞的回应,在汉阳方面,皖军的进攻也同意进行休整阶段,双方默认了停战三天。
当得知杨洪森亲自驻防武昌,袁世凯密电段祺瑞狠狠打,炮弹管够,最好能炸死这个丘八子。
三天停战过后,皖军与北洋军在汉阳再次激烈交火,双方争夺的焦正是龟山,只要龟山在,北洋军可以随着把炮弹扔进武昌城,皖军占着龟山,他们也可以将炮弹倾泻在汉阳城内的北洋军头上。
12月21日孙中山从欧洲抵达香港,广东都督胡汉民前往迎接,孙中山偕胡汉民由港至沪。
1912年1日1日孙中山到达南京,并被17省代表会议选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这时候老袁急了,他赶紧派代理与杨洪森就停战进行协商,同时派代表祝贺孙中山当选为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则电报给袁世凯,称其只是暂时担任组织政府之责,希望袁早定大计。为了敦促袁世凯早做决定,孙中山另电报武昌,令杨洪森撤出汉阳。电报经由杨洪森转至张振武、吴兆麟处,二人均未作任何表示。
第二十一章 啊!是超人唉
当杨洪森出现在英国武汉领使馆的时候,段祺瑞已等时候多时,其禀呈袁世凯的命令与杨洪森进行磋商,分别就黄安至麻城一线、商城至潢川一线、商邱一线,乃至未来中国格局进行谈判。
北洋军与挺进军有太多边境纠纷了,袁世凯希望这些纠纷得到妥善解决。杨洪森这个白痴牵涉他太多的精力了。
对于挺进军大肆拆卸汉阳兵工厂、钢铁厂机器设备,征召两厂技工,袁世凯下令不必阻挠,他能搬多少就给他搬,不怕他贪心,就怕他不贪心,他再贪心难道能在几天之内把两个厂子整体搬到安庆去吗?
哦!别看这种玩笑了。
段祺瑞讨厌杨洪森的这种过分亲密,两个大男人,又是手拉手,又是咬耳朵的。
杨洪森一进来就开始打老乡牌。
一句安徽人不打安徽人,让段祺瑞恨的直咬牙。几天前他差一点就丧命于挺进军的自杀式袭击,
在这两位新、老演技派的面前,葛福发现自己根本就是一个刚出道的小混混。
中国人,这种黄皮肤的人形生物他是越来越难以理解了。
“不知杨总司令对当下时局如何看待?”
“不知段总督指的是……“
“时下纷乱,或言共和者、或者立宪者,不知杨总司您有何主见。”
杨洪森大笑后神情严肃道,“芝泉吾兄,你我兄弟之间何必打哑谜呢,以吾之见,当今之中国既不需要共和,了不需要立宪。”
“不共和,不立宪,难道还有第三道路不可。”
杨洪森突然大笑,“芝泉吾兄,我等皆军人,立宪、共和与我等何干。”
“既然是军人,更应该关心国事,贤弟是不把我当同乡啊!”
“吾兄关心国事,还不如关心关心自己呢?吾兄只怕用不了多久就要从湖广到京师任职了,这以后……,不说了,不说了。”
段祺瑞最恨杨洪森这样讲一半,藏一半,搞的他心里痒痒的。
“玉琨吾弟,乃当世之大才,还望指教一、二。”
“这天下间,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