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部分(第3/4 页)
团做小猪。
眼看就天黑了。“是不是遇见拦道的了?”那妇女道了一句。
长起娘一把拉过孩子道:“铜京,赶紧磕头。”
三人一起到了院子里,朝着天就磕头。俩小孩也跟着出来跪在地上。一个头接一个头,极度虔诚。
那手那膝盖一阵就冰凉起来,张氏对那妇女道:“大嫂你起来吧。”
长起娘起了身又是一阵祷告“灶王爷照应,灶王爷照应……”
天色已经黑下来,众人回到屋里点上灯。那妇女也没回去,饭做上了,但都没吃。
俩小孩依着墙抱在一起睡着了,时不时还爬起来问一句:“俺哥哥呢?”
也不知道到了什么时间,那黄狗“嗷嗷”叫起来,就听着外面一阵骚乱奔跑。
听外边一个声音道“弟弟把狗栓上。”
这下好了。三个人都放心了。
杀猪敬天。
………【第十六章 恩德不忘,杀猪敬天】………
第十六章恩德不忘,杀猪敬天
这是王家几辈的规矩,家里但凡有大事,都得杀猪敬天。';
这是买了两个猪,一个大的一个小的,得是五花头元宝猪,杀完了还跟笑似的。过后都是一劈两开,小的敬天,大的一半留着做年货,另一半分给街坊邻居。
这事在王家几辈人的心里手里流传着,也是不隆重但特重视的仪式。后来也是王长起跟瑞昌分家单干的原因之一。长起虽然买卖上脑瓜活泛,但是礼道上认死理儿。瑞昌号很多回民兄弟,他们铁定认为猪一身污秽,吃了猪肉就沾染了猪习气,都是弃而远之。后来长起当了掌柜每逢大事非要杀猪,虽然是自己出银子,但还是惹得其他掌柜不乐意。后来长起就留在关东分号再没回来。
按长起的规矩,每逢人生大事都需要记上一笔,就比如下次敬天的时候,就得数念数念,哪天哪天进了瑞昌号,哪天哪天跟了裴秋实学艺,都得记着,且以猪通天做见证,立志不忘。
这是长起当掌柜前最后一次杀猪敬天,也是进瑞昌号的前提。
“桓和,你们直到如今才回来?”
桓和是个粗敦的汉子,那汉子先是把猪给圈上了。这回来主人家一问。“咕咚”跪倒。
“三奶奶我对不起你,刚才遇歹道的了。”
歹道的,或者当写做逮道的,就是拦路的歹徒。
“他们都带着刀,说是先杀人再杀猪。三奶奶我对不起你三奶奶,他们说我是个扛活的可以回去,但是少东得带走,我没敢动手啊三奶奶,我不是人,我是个畜类。”
“行了桓和,这不回来了么,回来就好,我在家多烧香多磕头。”长起娘喊桓和起来,桓和就不起来,感觉陷入深深的自责之中。
“怎么把你们放回来了?”长起娘问道。
“碰见青鸿俺老哥了,俺老哥说‘这是干什么,也不好看看问问清楚,这是天桥屯王家’。那两个人不大愿意,说人可以走,猪留下。
俺老哥说‘进乃妈妈你知道这是给谁的猪你就敢揽,满县除了王家还有谁买俩猪敬天?’那俩人就收了刀子。桓和当时吓踢腾了,缓了老歇才缓过来。”
“那怎么耽搁这么大时候?”
桓和看看长起,长起道:“我回去追上那俩人了,我腰还有银子,我都给他们了。”
长起娘一把把长起揽在怀里,道:“好孩子,走道走大道,大道人多。出门交朋友,交得朋友护身枝。不要怕花钱,哪有那些便宜事。都吃饭吧。”
桓和这才跟他姐姐打招呼,桓和在厢屋里自己吃。这一家三口在正间吃。桓和他姐姐回去了,家还有孩子。
这边是有惊无险。但东北那边出事了。长起隐隐预感到了这些,但是却不能确定,所以铁定心思出来寻他,但不敢跟他娘这么说。
这都是头着半个月了。王文祥雇了两个拳师,这俩是在葫芦岛开武帐子的,但也是山东烟台的家,王文祥不打算另花钱换银票,就打算自己带着银子回去,还有点货得搬回去。这店铺可不是接的爹爹的,是弟兄下这两年才盘下来的。按季节倒腾虾货跟粮食蔬菜,又换了小商品山货什么的往回贩。
所以就打伙计找得这弟兄俩,给些银子一起回去,都是一个地场的,踏实。
武帐子实际也不是什么大门户,帐子么,就是插几根杆用帐子一围,隔个前后台,后边搁张桌子摆了茶水,这是师傅的。几个长条凳子休息用。后边操练前边表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