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部分(第1/4 页)
唯独程昱留下,依旧留在汉中,负责汉中的运转。
斥侯摇头道:“这封信是程昱大人追加的,并没有其他事情。”
王灿点头挥手,斥侯便转身离开。他撕开信封,将里面的信拿出来,仔细的阅览一遍,然后才抬头缓缓道:“这封信,是仲德公关于如何处理刘璋的建议,并没有其他大事。你们两人都看看,觉得是否可行,然后再讨论如何处理刘璋?”
说话的时候,王灿抬手将信递给荀攸,让荀攸阅览。
荀攸看书一目十行,速度非常快,片刻后,他就将程昱的信递给了郭嘉。
等郭嘉看完后,王灿问道:“仲德公之言,你们认为如何?”
荀攸说道:“主公,仲德公之言,显然是斩草除根,不留后患,想要趁刘璋返回益州的消息尚未传开,将刘璋扼杀。然而,纸终究是包不住火的,短暂的时间内,这事情不会流传,可总有一日,主公杀死刘璋的消息会传播开来。刘璋被主公杀死,对于主公来说,是大不利。”
王灿神色凝重,说道:“公达,你且详细道来。,”
其实,王灿心中还是比较喜欢程昱的做法,杀掉刘璋,斩草除根。
等刘璋身死,小皇帝得到消息后,看看小皇帝是否还敢派刘焉其他的儿子到益州。而且,王灿通过斩杀刘璋,也能敲山震虎,敲打一下皇亲国戚刘贤,让他明白现在的局面不是汉室做主,而是割据纷争的时代。
荀攸激烈反对,王灿必须要听荀攸的意见。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多听几个人的论断,王灿更能把握大局,权衡利弊作出最好的抉择。
荀攸一撩衣袍,正色道:“主公,攸认为杀刘璋,其害有四。”
“其一,刘璋是刘焉的儿子,属于皇室宗亲,身份特殊。主公若是派兵杀死刘璋,等于直接和汉室对立,这是非常不明智的事情。当今天下,百姓和士人仍是忠于汉室的,主公若是杀死刘璋,会让主公和天下人对立,孤立无援,进退两难。”
“其二,两军交战,不斩来使,祸不及妻儿。刘焉和主公对立,是主公的大敌,但刘璋却没有插足其中。刘璋一直在长安。如今返回益州,虽然所有人将都知道刘璋是准备继承益州牧的。然而,刘璋返回益州,也能说成是为了吊唁刘焉,才冒着危险返回益州。这种情况下,主公杀一个手无寸铁的孝子,势必被百姓唾骂,主公刚刚建立起来的威信和仁德,都将毁于一旦。”
“其三,益州虽然平定,可不服主公的人仍有许多。比如贾龙、任岐余孽,这些百年大族都是狡兔三窟,难以剿灭,即使主公杀了贾龙等人,依旧还没有根除大患。若是主公杀死刘璋,他们就能以此为借口,制造混乱,让主公陷入被动的境况。”
“其四,主公入主益州,眼红主公的诸侯大有人在。如荆州刘表,扬州袁术,冀州袁绍,这些人得知主公杀死刘璋,势必推波助澜,引发益州动乱,一旦益州发生叛乱,他们也能够从中牟利。”
荀攸深吸一口气,沉声说道:“主公平定益州,已经占据大势。如今要做的是需要休养生息,广施仁德,训练精兵,加强防守,稳固益州,将益州经营得固若金汤,这才是长久之道。主公屯兵益州,待天下有变,即可挥兵出蜀,逐鹿中原。”
“但是,现在局势还比较明朗,主公需要的是蛰伏起来,低调做事,消失在诸侯的视线中,这才是发展生存之道。”
荀攸一番话,让王灿也悚然变色。
刘璋此人,杀不得啊!
荀攸的话,不仅是建议王灿不杀刘璋,更是指出了王灿的发展方略,有些类似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发展策略: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
不得不说,一个顶尖的谋士作用之大,令人难以想象。
王灿深吸口气,心中已经决定不杀刘璋。
目光一转,王灿又看向郭嘉,问道:“奉孝,你有何看法?”
郭嘉正色道:“主公,公达说了四条,每一条都鞭辟入里,精彩无比。嘉就不赘言了,请主公决断。”
王灿想了想,说道:“好,公达一番话如醍醐灌顶,非常精彩。既然刘璋杀不得,就不杀刘璋,反正刘璋带着侍从进入益州,也是在我的手掌心里面,翻不出波浪来,就让他做个笼中鸟,富家翁。”
顿了顿,王灿又说道:“目前还有一件事情,就是底层官员的选拔。益州大族和汉中大族都已经给出名单,我准备从这些人里面挑选才华出众,勤恳踏实的人填补官员空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