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部分(第1/4 页)
顿了顿,王灿又说道:“董卓替皇帝发布诏令,任命我为益州牧之后,我们就有了足够的根基和本钱。这时候,需要一场大变动,才能够推动我们继续前进。因此,董卓必须要死,董卓死了才能让稳固的朝廷再次变得混乱起来,你们两人可有办法?”
这番话,可谓是野心勃勃。
荀攸听后,不可思议的望着王灿。
郭嘉面色惊愕,也是想当惊诧。
过了片刻,两人又释然了。他们跟随王灿以前,王灿的事情都是自己谋划。相比于二人,王灿也有着不凡的谋略,只是王灿有了两人,便极少亲自费脑筋考虑计策。这样的看法,是郭嘉和荀攸共同的想法,却不知道这是由于王灿知道历史大势。
若董卓不死,天下难以大乱。
诸侯不相互混战,王灿也没有名义攻打其余地方。
因此,王灿需要火中取栗,在乱中谋取利益。
荀攸和郭嘉低头考虑,脸上露出沉思。荀攸看向王灿,说道:“主公,董卓有吕布保护,想要杀死董卓,就必须要除掉吕布。然而,吕布武艺绝伦,难以除去。而且董卓占据长安,接近老巢,实力强大。纵然是史阿出手,除掉董卓也非常困难。”
王灿露出思索之色,说道:“若是策反吕布呢?”
荀攸闻言,眼眸一亮,旋即又摇摇头,觉得这个不大可行。吕布是何人?董卓的义子,难以策反。
郭嘉舒了口气,说道:“主公之言有理,想要除掉董卓,必须有吕布的配合,或者是有人能牵制住吕布。但吕布太厉害,无人能敌,只能策反他。以嘉的意见,杀死董卓需要内外夹击,才能够成事。”
“首先需要策反吕布,其次是要有朝中大臣策应,比如说王司徒、杨太尉等等,有了他们这些老臣从中牵桥搭线,才能完成。”
郭嘉双手合拢,道:“内外夹击,方能成事!”
王灿听后,心中惊讶。
不愧是鬼才郭嘉,诛杀董卓大体的轮廓竟然被他揣摩了出来。
王灿想了想,吩咐道:“奉孝,既然你负责拿下益州牧诏令的问题,就再给你一件任务。你和公达一起,筹划杀死董卓。等益州牧的诏令下达后,务必除掉董卓,为我们出兵铺路。”
“诺!”
两人拱手答应,脸上都露出凝重的神情。同时,两人心中也有些惊骇,王灿的打算太长远了,已经不是一个益州牧的事情,而是布局天下,就像王灿安插在各州的英雄楼一样,早已经探查各地消息,为将来做准备。
然而,王灿刺杀董卓,是因为王灿不想历史大势发生改变。因为这样,他才能从中牟利,占据最大的优势。
却不想刺杀董卓的事情,在郭嘉和荀攸心中掀起滔天巨浪。
PS:三更之二,求收藏、鲜花咯,我要花啊。
第七卷 占据益州 第423章 中原战事
更新时间:2011…8…5 11:27:48 本章字数:4010
初平二年(公元192年),董卓裹挟小皇帝,迁都长安,随后诸侯联盟内讧,分崩离析。各路诸侯领兵离开后,开始相互攻讦,都各自谋求发展,准备大展身手。
蜀中王灿领兵和刘焉交战不断,中原也是战事不断。
渤海太守袁绍离开洛阳,返回渤海后,就一直屈居与冀州牧韩馥下面。他野心甚大,见冀州牧韩馥才能平庸,心中的野心更是不可遏制的暴露出来,不停地召集谋士商议,准备夺取冀州,作为起家之地。
冀州,是古黄河、漳河、滹沱河等水流冲积而成的低洼平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是重要的粮食产地。
袁绍眼红冀州的资源,有心谋夺。
当时,公孙瓒领兵退出诸侯盟军,返回后驻扎在幽州。
袁绍向下属逢纪、许攸问计,谋士逢纪向袁绍建议,唆使公孙瓒领兵攻打冀州。袁绍采纳逢纪之言,心中甚是兴奋,直接派人告诉公孙瓒。
由于袁绍曾经担任诸侯盟主,即使诸侯内讧,诸侯联盟分崩离析,但也有一定的优势和好处。而且公孙瓒需要有人牵制刘虞,便答应了袁绍的计划。
公孙瓒率领大军南下,攻打冀州。
韩馥得到消息后,领兵出战,却被公孙瓒打败,韩馥顿时惶恐不安。
这时候,袁绍借着韩馥大败的机会,派遣外甥高干以及韩馥倚仗的谋士辛评、荀谌、郭图等人向韩馥陈说利害。
事实上,辛评、荀谌、郭图都已经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