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第3/4 页)
起初的这段日子,思念野草一般,在他心里疯狂滋长。他一次又一次陷入这种近似乡愁的情绪里,无法自拔。
乡愁是什么?在姚远的印象中,乡愁是故乡屋顶升起的一缕吹烟,是山梁上父亲暮归时的剪影,是黄昏中母亲悠长的呼唤。他从来没想到,此生,会对故乡之外的另一个地方,一片荒凉的戈壁滩,燃起深深的乡愁。
第一百零三章 军校之初(2)
与姚远的闷闷不乐相比,程阳、韩雪的军校生活真可谓春风得意。
韩雪因为发表过不少文学、新闻作品,入学没多久,她便成了校报的特约撰稿人,学习之余,每天采访、写稿,忙得团团转,日子过得充实和快乐。只是,她清楚地认识到,这一次,她绝不能因为个人爱好而荒废学业。于是,在去编辑部、去宿舍甚至去饭堂的路上,她都口中念念有词,一刻也不放松学习。很快,许多人都知道了这个勤奋好学的女学员。
而程阳,以第一名的成绩入校,又因会小提琴拉,被校乐队吸收,几乎每个周末都有专场演出。高大帅气的他很快在校内有了自己的“纷丝”,成了校园的名人。
没过多久,姚远也走出郁闷,找到了最初的开心与快乐。
给姚远带来转变的,依然是沈初的书信。
宿舍里第一个要看沈初信的人是原雷,青海人。他四肢修长,一见到他就让人想到两手过膝的刘备。班里五公里他经常独占鳌头,姚远虽然能跟在他后面,但他是在戈壁滩逆风跑练出来的,而原雷,绝对有长跑的天赋。他睡在姚远上铺,对姚远的喜怒哀乐尽收眼底。有一天,姚远坐在床沿上看沈初的来信,看的忘我,独自乐了。
“谁来的信,写啥呢,把你乐成这样?”姚远抬头发现原雷从上铺伸出头来,像一只要够着吃草的长颈鹿。
“朋友的信,没啥。”像被人窥见了隐秘,姚远极忙掩饰。
“女朋友的吧?能不能让我也瞧一瞧?原雷试探着问道。
“可以。给。”终于有人要和他分享了,姚远甚至有点迫不及待。
原雷一拿上信,宿舍里其他战友也一下子围了上来。事实上,他们看到姚远几乎每隔三天就收到一封同一个人的来信,感到非常好奇,真想知道他们每天究竟写些什么,早就按捺不住想看了,只是姚远不合群的态度让他们多少有些不好开口。
沈初的信写得真的很棒,一般没有太多的儿女情长,而多是一些生活杂感、随笔之类。她的文字,透明清澈,有一种蛊惑人心的力量,能让人上瘾。读她的信,你就像和一个多话的邻家女孩聊天,话题新鲜,娓娓道来,不管信写的多长,你都不会觉得烦。只感觉如沐春风,如赏秋月,心情会变得沉静而愉悦。
大家看了她的信,也自然就想看第二、第三次,到后来,又开始了沈初一来信姚远先靠边站的情景,而且轮 到的周期更长了。他们也开始“咱们家初咱们家初”的叫开了。时间一长收不到信,也开始变得比姚远还着急。
是沈初的信,让姚远在进校快两个月的时候,终于融入了这个群体之中。
年底,吴帅来信,说大年退伍了。他说大年走得远比姚远坚强潇洒,他没看到大年掉一滴眼泪。可姚远知道,大年走得并不轻松,他在昌马河哨所呆得最久,对哨所的感情远比他和吴帅、甚至比柱子都深。他坚强的背后,是怎样的撕心裂肺难以割舍,只有他自己心里最清楚。
吴帅在信中还说,姚远和大年相继走后,他突然发觉那片戈壁是那么的空旷,那么的辽阔,望都望不到边。他们在的时候,他并不觉得,可他们一走,感觉马上就不一样了,那片大戈壁让他整天感觉空荡荡的。虽然中队又补充了一名战士,可依然没法填补他内心这种空荡荡的感觉。新来的战士不习惯,经常淌眼抹泪压床板,他也学着他们把带他到柱子的坟前,给他讲柱子及姚远的故事,效果并不怎么明显,他觉得自己都有些黔驴技穷了,好在沈初还时常有信来,沈初的信比他苦口婆心的说教管用多了。
在姚远走后,沈初还坚持给哨所写信,是姚远央求的。因为他知道,那个孤独的小哨所,已经对沈初的来信有了某种依赖,没了这份依赖,那种可怕的寂寞会再次卷土重来。 。 想看书来
第一百零四章 文凯探家
春节前夕,文凯便请了探亲假。两地分居假、探望父母假合起来,算路途请了四十多天,终于可以在家过年了。这是文凯入伍以来休的最完整的一个假,他对这个假期充满期待,希望通过休假,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