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药到病除(第1/2 页)
“何必呢,何苦呢。他们的亡魂都已被我超度,此生将不复相见。逝者已矣,愿你多多保重。”亦禅和尚闭眼叹道,继续诵经。
给柳奶奶的儿子下葬后,他们的日子又恢复如常。柳奶奶并未过度沉溺悲伤,而是像往常一般,每日牵着她的老黄牛,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转眼已是初秋时节,牧铃又长高了不少,这个孩子食欲极好,还不挑食,山里的野果野菜,田地里的五谷杂粮,只要她的和尚爹把他们做成食物端上桌,她皆是来者不拒。
小牧铃长得快,刚买不久的衣裳,很快就显小了。初秋的一场持续半月的大雨,将柳奶奶老屋的房顶浇得连漏了好几天的雨。为了重修老屋和宅院,亦禅和尚把刚攒下不久的银两用得所剩无几。
重新修缮好的小院,看着比以前更加温馨了,柳奶奶依靠着亦禅和尚和牧铃,也算是过上了安稳又舒适的暮年生活。
一日傍晚,柳奶奶坐在小院里的石榴树下给牧铃编辫子,亦禅和尚则坐在堂屋的门口抄写着经文,他只有在内心发愁时,才会刻意拿出纸和笔来抄写经文,好用这样的方式,让自己的心沉静下来。
他愁什么呢?他愁他的碎银快花光了,天快变凉了,他还想给牧铃买些棉衣和棉鞋。
夕阳洒落在院子里,一个人影忽然出现在院门口,是位穿着粗布衣的农家大叔,他站在院门口,对着屋子里正埋头抄写佛经的亦禅和尚恭敬地喊道:“高僧,我是隔壁村的庄稼人,听闻你有捉妖镇鬼的本事,特意寻来,求您帮忙。”
亦禅和尚缓缓放下纸和笔,对门外的庄稼汉回道:“施主请进。”
牧铃闻言,一路小跑至院门口,给庄稼大叔打开了院门。
农家大叔一脸焦急,来到亦禅和尚跟前说:“高僧啊,我家老父半个月前在田间干农活时,突然晕倒,我将他背回家后,他时而清醒,时而糊涂,醒着的时候,说的话也不太正常。请了村里的郎中看过了,郎中开了几副药,但并无甚疗效。村里的老人说,我爹是中邪了。我听说苦水村来了位高僧,本事了得,就找到这里来了。”
说着,大叔就着急地从袖口掏出了几个碎银,将碎银往亦禅和尚手里塞。
亦禅和尚轻轻推开农家大叔的手,淡淡回道:“不急,等贫僧看好了你老父的病症。你再给也不迟。”
“好,好。”农家大叔收起碎银,忙给亦禅和尚带路。
牧铃站在院子里,看着和尚爹跟着农家大叔走出了院门,也并无喊她一起去的意思,着急地喊道:“爹,你是不是忘了什么事了?”
亦禅和尚和农家大叔纷纷站住脚,回头望向了院子里的牧铃。
看着牧铃嗔怪的眼神,亦禅和尚瞬间明白了她的意思,却故意装作糊涂,问道:“何事啊?”
牧铃快步上前牵住了亦禅和尚的手,晃了晃他的胳膊,噘着嘴说:“忘了带上我。”
“哦,是哈,那跟我走吧。”亦禅和尚眉眼含笑,用手指勾住牧铃的手心。
农家大叔虽看不懂这画面,不明白出家人怎么还养起了孩子,但他急着回家给老父亲看病,便默不作声给亦禅和尚带路。他心里挂念着老父亲的病情,因此走得极快。
为了带着孩子也能赶上农家大叔的脚步,亦禅和尚将牧铃背在了背上。
在和尚爹的背上,牧铃看见了平日里看不到的风景,她发现远山更远,高山不那么高了,天空中的云彩,仿佛触手可及。
“是对面山坡上那个村庄吗?”牧铃指着远方的村落,对走在前面的农家大叔问道。
“是,是的。”农家大叔点头应道。
牧铃不愿让和尚爹这样一直背着她走山路,不想让他太辛苦,于是看着眼前蜿蜒进山坡下又延伸到对面山坡之上的小路,对亦禅和尚说:“爹,你放我下来吧,在你背上待久了,也怪累的。”
说完,她麻溜地从亦禅和尚的背上滑到草地上,沿着脚下的小路,一路小跑着,走在了农家大叔和她的和尚爹前面。
终于赶在天黑前,他们来到了农家大叔的家中。
进门后,农家大叔先招呼亦禅和尚和牧铃到饭桌旁,给他们先准备了两碗素面。等到他们吃完素面,大叔引着父女二人来到了他老父亲的病榻前。
牧铃注意到这位榻上的老爷爷,面容消瘦,双眼大睁着,可眼神空洞,身边人的动静丝毫无法引起他的注意,好似魂魄被抽离了一般。
亦禅和尚刚伸手搭上这位老爷爷的手,准备给他把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