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2/4 页)
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又有古语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正当风光无限好的巨人集团在史玉柱的带领下一举获得政府亲睐,得到政府的重奖时,镁光灯背后的那个史玉柱早已不再光彩动人,令他焦虑与忧心的事情一桩一桩地发生了。
1.内讧:广东首宗计算机软件雇员侵权案
事情的起因大致可以追溯到史玉柱获得珠海市科技大奖,也就是一辆白色奥迪,一套103平方米的住房以及大约63万的现金奖励。对于这些财物的获得,即使史玉柱本人并不在乎,但身边的人总会有眼红的。不知是不是一种巧合,在史玉柱获奖的几天之后,巨人集团开发部的一批技术骨干先后辞职。这种“倒戈”般的辞职,其理由很简单:劳动的“再分配”问题。史玉柱起初并没有理会这个问题,因为与其委曲求全地平息这一场辞职事件而换来更多人的不满,不如让这些好事者离开巨人。
然而,万万没有料到的是,对于经历过大风大浪的巨人来说,一场几乎有些“灭顶”意味的战争开始了:那些不满的辞职员工中,有不少曾经是巨人研发项目的技术骨干,他们的愤然离去中似乎夹杂着些许怨恨的复杂情绪。于是,其中一位不知名的辞职员工竟将巨人集团开发的技术据为己有,将其擅自转让给了位于珠海之邻的深圳的某电脑公司。再经过包装,成为“某某超级多窗口办公系统”,而该系统竟与巨人的M-6405(M-6404)的升级产品一模一样。无论从技术上,还是程序方面,均如出一辙。显而易见,这次巨人事件与辞职员工不无关系。对于巨人来说,人才的流失早已成为一种事实,而此刻的史玉柱似乎已经无法忍受巨人汉卡的利益入侵。在此之后,面对深圳公司的市场拓展所带来的威胁,史玉柱不得不被迫降价销售巨人汉卡,损失不计其数。
深受计算机软件侵权之害的史玉柱已经有些出离愤怒了。他无法预料这些掌握了巨人集团核心技术的骨干们还会做出什么样的举动。虽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德底线,但是这个底线的尺度却是不尽一致的。尽管史玉柱不愿意对人性做最坏的猜想,但是捍卫巨人,捍卫巨人的每一寸利益却是他责无旁贷的责任与义务。于是,广东省首宗计算机软件雇员侵权案在史玉柱的万般无奈中被搬上了法庭。
巨人集团毫无疑问地成为了这场官司的赢家,但是巨人集团的损失却已成为永远的一处伤痛,无法弥补。
“吃一堑,长一智”,对于史玉柱和巨人集团而言,唯一得到的便是一个代价沉重的教训。自从侵权事件之后,巨人集团加强了企业员工的专利认识。巨人集团以签订文字形式的保证书的方式来约束员工对技术成果的使用规范。根据集团的内部规定,员工在巨人集团参与开发研制出的技术与产品,所有权归公司所有,不得侵占、隐瞒和转让他人使用,并且在离职后一年内不得从事与该项目相同或相关的产品开发。虽然这种成文的规定具有一定的约束力,但这种自律更多地还是取决于员工自身的职业道德水平。史玉柱甚至还通过给予离职员工相应的奖金的形式来“封口”,比如那位涉及泄漏技术机密的原巨人集团技术骨干,史玉柱曾经在他离职前给予了5万元的奖金,却依旧没有让他“免开金口”。由此可见,对于这种约束,史玉柱的确是有些仁至义尽,却又似乎回天乏力,一切只能听乎天命。
2.危机:两次集体出走
曾经令巨人集团和史玉柱引以为豪的年轻团队,的确给巨人带来了许多的活力、冲劲与闯劲。然而,也正是这样一支团队,却无法经受住利益的诱惑与考验。人才的大量流失成为史玉柱和巨人集团所始料不及和难以掌控的。
上一节提到的集体出走事件已经不是巨人所遭遇的第一次,早在同年的3月,一群自恃颇高的年轻人,他们组成团队自立门户,原本雄心勃勃地希望大有一番作为的他们,却在出走巨人后不久,组织涣散,再次各奔东西。如果说前一次的集体出走事件带给史玉柱的是人力上的损失,那第二次的集体出走事件无疑带有更加意味深长的变数。可谓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不仅仅损失了大量的技术骨干,还有更多财产上的损失,以及市场的反侵入。
这两次事件,无疑给史玉柱很大的打击,也带给他很多的思考,关于企业管理的思考、关于未来发展的思考。对于史玉柱来说,一个纯理工学科背景的研究型企业家,如何研制适应市场需求的软件对他来说,几乎是囊中取物,但是对于企业管理、人才培养规划等等问题,这个时候的史玉柱只能被称作“门外汉”。这也是之所以在第一次集体出走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