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1/4 页)
老何在一旁帮忙,问儿子:昨晚见了慧觉,有何感想?
半音就写下一行字来:
大慈大悲大善大德大彻大悟
老何笑笑:我来添几个字。
半音说:好啊。便把笔递给父亲。
老何在儿子那一行字后面写道:
亦曾有大恶
何半音的脸色骤变,说:这我可是没有看出来。
老何:你没有看他的手。他老把手套在袖子里不愿意伸出来,这天气又不是蛮冷,老袖着手干什么?我就起了疑心。上台阶的时候,他总算把手伸出来了,你没有看到吗?他那手如老藤,抓前捕后,有杀气。他要是不能成佛,就败在手相上。
半音:你经常告诫我看事要专心,要细致,我还是没有做到。
老何:不要紧,记住便是。这事只能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不然佛教徒们饶不了我们
半音又写出几个字来:
知无不言大智也
第十四章见识
据省佛教协会的人讲,这次了丁县重建阳山寺的规格和落成开光典礼的水平,都是本省建国以来宗教界的扛鼎之作。
就经济效益而言,看来也是很可观的,除了建庙耗资几百万没有欠一分民工工资和材料钱外,本寂很快就向县里提出:想资助修一个比较大的老年公寓。本寂说这项工程的投资和建设规模在全省都应是第一流的,面对很快便会来临的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与国际接轨应有前瞻性的眼光,那么这项工程,便不再仅仅是面对孤寡老人的敬老院的旧模式了,而要考虑更多单身老人的需求。本寂打算请他的恩师慧觉大和尚来题写公寓名。在20世纪90年代初,“老年公寓”这个名词在中国内地还很陌生,那是欧美等发达国家才能做到的事情,本寂作为一个出家人,具有如此敏锐的视野,实属不易。开始县里很难接受本寂的设想,不想干这么大规模,怕搞起来管理不了,还怕到时候本寂没钱了,把一屁股债务扔给县里就惨了。据说市里的关市长很支持本寂的想法,并严肃地批评了县领导的保守思想,说本寂应不会轻易许诺,再说看他那个能力,有理由相信他能做得到。经关市长这么一打气,便马上成立了以于县长为头的领导小组,着手工作。
因这场佛事的成功,人们记住了两个人,一个是本寂,一个是于长松。
于长松就像当年获得剿匪成功的英名一样再度赢得建庙英名。但他并不怎么高兴,因为他的名字明显地被人们排到了一个出家人的后面。何氏父子去看他时,他再次发出了不无悲凉的感叹:一个县长不如一个庙长呵!这个和尚本事大啊。
老何安慰政委:怎么能量大,也不能当县长。他做得再好,大家还是得说你领导得好,总有你的功劳在。
政委说:那倒也是,他干得好,我支持他,干得不好,我拆他的庙。
政委的这个牛皮吹得大了些,除非文革再来,才有拆庙的可能。据说市佛教协会的牌子都要挂到阳山寺来,本寂也很快便要接任市佛协的主席了。县长只能干到退休,而佛协主席会干到死。
何氏父子也不想打击于政委的积极性,便陪着笑,只要他高兴就好。
于县长虽说看不起本寂,但必须和他密切合作,因为本寂热心干的事情,也是于长松该干的事情,事情干好了,到上面去汇报的,毕竟不是本寂而是他于长松。
阳山寺落成之后,本寂给于县长提了一个小小的要求:我想请你帮一个忙。
这是本寂头一次说请于县长帮忙的话,于县长觉得很受用,马上答应下来:只要是了丁县范围内的事,你尽管提。
本寂说:一个小忙,我要一个人用。
只要对工作有利,什么人都行。
何半音先生。
他,他能做什么用?
他写得一手好字,我想请他来替寺里抄写经文。这次庆典活动,阳山寺得到了不少海内外佛教界友好人士的大力资助,按中国人的传统,凡得人好处,都是要回报的,一礼还一礼,心就安了。寺里是清净之地,没有什么好东西拿出去还礼的,打算抄写装裱一些经文去还人情,既客气,又节约。
一谈到节约,于长松便来了劲,说:这还不容易,叫他来就是。
我可请不动,我说发一份工资给他也请不动,看来非得你出马,据说在了丁县,他们父子俩只会听你的。
好吧,这事我来办。
于县长马上让人把何氏父子叫到他的办公室。他问半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