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部分(第2/4 页)
着脸,将中午发生的事如实说出。
“吴季子?”阴兴的反应却异乎寻常。他不着急被刘秀察觉刘阳另有授业师傅的事,反而莫名其妙地在意起旁支细节,“陛下当真对四殿下说吴季子?”
“我管他有无虮子?你搞清楚,现在问题的重点不是这个。”这三年多来我刻意培养刘阳,为的正是有朝一日让他能有实力与刘一较高下。然而这样的用心,只能暗藏心底,无法搁到台面上来谈论——掖庭女子妄论国事,心存更替朝纲伦常的私心,这事若宣扬出去,转眼便是灭顶之灾。
皇太子乃是皇位继嗣,关乎到国家未来的兴衰命运。所谓母子同体,郭圣通与刘处于高位十余年,撇开自己的党羽,朝廷上固有的守旧势力也非我等短时间内能够撼动。
“我倒觉得这才是重点。”阴兴目光如炬,“既是为了让四殿下年少成才,又如何掩其锋芒?这事早一日晚一日并无太大的差别。”他忽然笑了起来,笑得太过突兀,以至于我的后背隐隐发寒,汗毛凛立,“贵人不懂《春秋》,无怪乎不明了陛下的心意。依我看,今日之事乃是吉兆。”
“什么?”
“你道这吴季子所为何出?《春秋公羊传》中略有提及,此人名札,排行四,故人称季子,乃六百年前的吴国公子。季札的父亲寿梦在吴国称王,他有嫡子四人,分别为谒、馀祭、夷昧、札。季札最幼,却最为聪颖有才。兄长们皆愿幺弟继承国君,于是许下兄终弟及的诺言。吴国的君王之位由谒继承,谒死后馀祭继位,馀祭死后由夷昧继位……”
“兄终弟及……那么夷昧死后,季札做了吴王?”
“未曾。夷昧死时,季札恰逢出使鲁国,于是季札的庶出兄长僚便抢了国君的位子,做了吴王。”
“啊?”
“季札回国后,并没有掀起夺位之争,反将僚奉为国君,自认为臣。当时谒的儿子公子光很是不平,认为如果遵照先王兄终弟及的诺言,应该由季札继位,如果不遵照,则国君本该由他来继位,于是光派人刺杀了僚,欲将王位让给叔叔季札……”
我屏住气,阴兴并不是讲故事的高手,所以这个故事本身的语言描绘一点渲染力都没有,但是不知为何,我却深深被它所吸引。
“季札如何做?”
“让国于光!”阴兴冷笑,“吴季子载于竹帛,备受世人推崇,无非是称其贤德。他本该是吴国名正言顺的继嗣者,最终却一而再、再而三地推让了属于自己的王位……换成是你,你给予他何等评价?”
那个瞬间,脑海里电光石火般浮出刘阳的回答。我的心猛地一沉,那四个字不禁脱口而出,“愚戆无比!”
“真不愧是我的甥儿,小小年纪便有如此才情傲气,居然敢如此讥损世人吹捧的圣贤之人!”
我怅然退后,心乱如麻。
吴季子是吴国名正言顺的国君,最终让出了王位,刘秀对刘阳说出吴季子,这难道是在潜意识中将儿子比作了季札?
如果这个比较本是无心之言,那么阳儿的回答无异于将深埋的野心对着自己的父亲,汉帝天子和盘托出。
刘阳知道吴季子是谁,却打心眼里瞧不起他所做的圣贤之举。
让国?
愚戆无比——
“……娘你为什么要让?为什么?如果你是皇后,我和妹妹们便不会被人欺负……”
“……如果娘是皇后……我大可像太子哥哥一样威风,不……不是!根本没有什么太子哥哥!娘如果是皇后,庶出的他怎么可能成为太子?这个国家的太子应该是我才对……”
三年前我便早已知晓这个答案了,不是吗?
当那个只有六岁的垂髫小儿站在我的床前,咄咄地发泄不平的时候,我便早已洞悉了他隐藏在内心的答案。
我的阳儿不可能成为吴季子,即使他的命运因为我的过失,无奈地与吴季子站在了同等的窘境,但是他的最终决定,绝不会和吴季子相同。
让国?圣贤?
狗屁不通!
所以,吴季子——愚戆无比!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4�削王
从新莽地皇三年刘率族人、宾客于南阳起兵,到如今建武十三年,刘秀由二十七岁的青年成了四十二岁的中年人。十五年的征伐、平乱、光复,无止无休的战争蹉跎了多少青春,挥洒了多少鲜血,埋葬了多少生命,才换来今天这样天下一统的局面。
回想十多年前刚称帝那会儿,颠沛流离,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