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2/4 页)
记,以听为主,记服从于听;在认真听讲的基础上,抓住重点和难点,有选择地记,把听和记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听得完全,记得精练。”
笔记是钻研、学习留下的记录,是动脑动手留下的痕迹。好的笔记有着自己的灵魂,它应该是工整但不呆板的,笔记里最重要的部分便是问题的提出和经过相关思考而初步找到的答案,以及有关的背景材料和知识,另外就是老师课堂上强调的重点之处。好的笔记还有自己的独特方式,包括各种各样的记号,彩色标记以及在课后复习过后留下的痕迹和进一步的疑问,同时还应该在笔记边端处列出小标题,以便于整理思路。记好笔记本身就意味着一种学习,善待了自己的笔记才能说是真正善待了自己的学习。
你在课堂上是如何记笔记的呢?其优点和缺点各是什么?你打算如何改进呢?
知识窗
做笔记三法
初中生应养成勤做笔记的好习惯。对老师的讲解做好记录,既尊重了老师的劳动成果,又巩固了自己的知识,而且对课文的理解、疑难的处理,也大有益处。 记笔记要科学、合理、行之有效,可以采用以下三种办法:
1�圈点法。运用自己熟知的符号,如“圈”、“点”、“线”、“框”,圈定老师讲解的知识重点,锁定目标,便于今后复习巩固时掌握重点。注意标示位置要恰当,目的要明确,切不可“鬼画桃符”,似是而非,留下“谜症”。
2�文字压缩法。上课认真细致地听讲,留心老师反复重复的话题,边思考边把重要的知识要点在相应的地方记录下来,只记几个重要词语,其他一律用省略号代替。对不清楚的记录可利用休息时间进行整理,切不可贪多求全,把记笔记当成听写训练而忽略对知识的“消化”。
3�卡片法。把笔记整理成回答式的卡片,贴进书里。卡片逐渐增多,你的视野也会随着教材“丰满”起来,书就成了一个“袖珍图书馆”。制作卡片要讲究科学、简明、实用;纸片不宜过大,内容不宜冗长,以免成为复习时的精神负担。
有很多同学,在课上老师讲的内容全都听懂了,课下也不复习,以为自己已经全掌握了。可是到考试的时候却名落孙山。他们还纳闷:“我明明都掌握了所学的知识了,怎么还是得不到好成绩呢?”
做学习的主人:学习习惯(11)
心理学研究表明,刚学过的东西如果不马上复习巩固的话,就会产生遗忘。虽然你上课听懂了,但如果省略了复习环节,这样致使所学的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受到破坏,时间一长所学的知识就会模糊、忘却、不系统,这样的知识当然容易忘记了。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的实验:让三个组的学生熟记一篇诗歌,第一组间隔一天复习;第二组间隔三天复习;第三组间隔六天复习。一直达到熟记的统一程度,结果第一组学生平均需复习四次;第二组平均需要复习六次;第三组平均需要复习七次。可见,复习间隔的时间越短,复习的次数越少。实验结果表明:复习能做到及时,可以提高熟记的结果。
为你支招:如何进行有效的复习
◎课后回忆◎
亦称“尝试回忆”或“试图回忆”,即在听课的基础上,把所学内容回忆一遍,它具有检验听课效果的作用。也有人把课后回忆叫做“过电影”。如果能顺利回忆,就证明听课效果好,反之就应寻找原因,改进听课的方法。回忆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活动,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把学过的知识在头脑中“再现”一遍,从而巩固所学的知识。可以一个人单独回忆,也可以几个人在一起互相启发、补充回忆。课后回忆可按教师的板书提纲进行,也可按教材的纲目结构进行,从课题到重点内容,再到例题和每部分的细节。
◎细读教科书◎
“课本课本,学习之本”,教科书内容系统、严谨、深刻,是一般参考书无法代替的。复习时若不认真钻研教科书,则难以达到教科书的基本要求,也难以系统地掌握课上所学的知识,因为教科书是教与学的唯一凭据。许多优秀学生的学习实践表明,对教材理解得越“透”,掌握得越牢,作业就做得越好,越节省时间。这就是“熟能生巧”的道理。而且,在“回忆”阶段,回忆不起来的地方,搞不清楚的问题,大部分可以通过细读教材来解决。
为达到质量较高的阅读,在方法上需要注意到以下几点:
(1)圈点勾画。阅读时,把新出现的概念、定义、定理、结论等重点部分,或容易忽略的要点部分,用红色笔勾画出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