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3/4 页)
山出产很丰富:黄金,银,杻橿,鹦鹉,白珠。楚河向南流进渭河。
高山在泾水的源头。泾水是渭河的重要支流。泾水流域的出产有:银,青碧,雄黄,棕,竹,馨石。
在泾水南有女床山,在泾水北有龙首山,在泾水西有鹿台山。从鹿台山再向西是鸟危山。鸟危山是今天的六盘山。鸟危水从山的西坡流进赤水,赤水就是今天的洮河。以下的记录有:
小次山,大次山,薰吴山,玄阳山,众兽山,皇人山,中皇山,西皇山,莱山。
从行文看,上面的山在洮河。著名的颛顼崇拜来自洮河。洮河地区不说古汉语,是后来匈奴人的故乡。可是,这些资料怎么收集进了山海经?想象是依据于巫祠的位置图。
原文
第一山 铃山
西次二经之首曰铃山,其上多铜,其下多玉,其木多杻橿。
第二山 泰冒山
西三百里,曰泰冒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铁,浴水出焉,东流注于河,其中多藻玉,多白蛇。
第三山 数历山
又西一百七十里,曰数历之山,其上多黄金,其下多银,其木多杻jiang,其鸟多鹦鹉,楚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渭,其中多白珠。
第四山 高山
又西百五十里曰高山,其上多银,其下多青碧,雄黄,其木多棕,其草多竹,泾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渭,其中多馨石,青碧。
第五山 女床山
西南三百里曰女床之山,其阳多赤铜,其阴多石涅,其兽多虎豹犀兕,有鸟焉,其状如翟而五采文,名曰鸾鸟,见则天下安宁。
第六山 龙首山
又西二百里,曰龙首之山,其阳多黄金,其阴多铁,笤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泾水,其中多美玉。
第七山 鹿台山
又西二百里,曰鹿台之山,其上多白玉,其下多银,其兽多乍(牛旁)牛,咸(羊旁)羊,白豪。有鸟焉,其状如雄鸡而人面,名曰凫徯,其名自叫也,见则有兵。
第八山 鸟危山
西南二百里曰鸟危之山,其阳多馨石,其阴多檀楮chu;其中多女床,鸟危之水出焉,西流注于赤水,其中多丹粟。
第九山 小次山
又西四百里,曰小次之山,其上多白玉,其下多赤铜,有兽焉,其状如猿,而白首赤足,名曰朱厌,见则大兵。
第十山 大次山
又西三百里曰大次之山,其阳多垩,其阴多碧,其多乍牛,( )羊。
第十一山 薰吴山
又西四百里,曰薰吴之山,无草木,多金玉。
第十二山 玄阳山
又西四百里,曰玄阳之山,其木多稷,丹(木旁),豫章,其兽多犀,兕,虎,豹,乍牛,
第十三山 众兽山
又西二百五十里,曰众兽之山,其上多雩孚之玉,其下多檀槠,多黄金,其兽多犀兕。
第十四山 皇人山
又西五百里,曰皇人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雄黄。皇水出焉,西流注于赤水,其中多丹粟。
第十五山 中皇山
又西三百里,曰中皇之山,其上多黄金,其下多蕙,棠。
第十六山 西皇山
又向三百五十里,曰西皇之山,其阳多黄金,其阴多铁,其兽多麋,鹿,乍牛。
第十七山 莱山。
又西三百五十里,曰莱山,其木多檀槠,其鸟多罗,是食人。
注释
“铃山”:在渭河的北岸。与华地区隔河相对。
――铁――铁字见于诗经秦国风,“驷铁”。
――黄金,银,白珠――这几个名字不早于铁。可知,很晚以后依据于图画资料收集。
――鹦鹉――在秦岭有出产,不是渭河北的物产。
――南流注于渭――可知这一经在渭河北,由东向西排。
――高――高字组成专用词语,叫做“高阳,高辛”,这个字在周以后少见,这里是音译词。
――棕和竹――在今天的的渭河北都不出产。
――泾水出焉――可知在泾水在源头。古语“泾渭分明”就是泾水和渭水。
“多竹”:在今天,大熊猫栖息在陕西的竹林中。
――女床――见下文,似一种矿物,方言的音译词。
――赤铜――春秋以后的词语。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