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2/4 页)
跑过,脚踩旧纸屑和我“自豪”的残篇跑向校园的林荫道,跑向操场。随着同学们渐渐远去的步伐,那“文章”的七零八碎也飘向一个更远的寓意不明的远方。孤单单的站立墙下的我突然感到一阵寒意,同时也听到了同学们“并非寻常”的笑声……
那笑声是成长中无以言传的意味,它既渴望独自体会,又试图与人分享。那是一次心满意足的小小牺牲,放弃或忘却、委屈的复活。它被一群人以志趣相投的闯祸、发明,乃至发育成熟所垄断、夸大,之后随着时间的沉淀变成奇妙的少年情谊。
在我的那些少年朋友中间,名叫三蛋的少年是最为古怪的一个,他喜欢暗中袭击他所恨的人。(其实他恨所有的人,包括他的父母,他曾告诉我他的母亲经常赤身*在他面前走来走去,说到此事时他表情怪异,不知是恨还是爱。后来,我明白原来我们这一代人,不是被爱所沐浴,而是被恨所缠绕。恨,不是抽象的恨,也不是笼统的恨,它具体在每一个细节上。有时候,我也会直截了当地恨,但更多的时候,我们会把恨压制、转化为一种表面的爱,把它包装起来,只是内部的力量依然存在,甚至更加炽烈了。)他随身携带一把自制的树枝弹枪,经常躲在暗处弹人,一个老师的光头几乎天天被他弹得鲜血直流。这老师是一个“右派”,自觉理亏,只好忍了,有时为了避免被弹就戴一顶“干部帽”。每当这时,三蛋就要上去把他的帽子取下,“宋伯伯(这位老师姓宋,早年曾留学日本,很有知识,但因此而‘犯罪’),你是坏蛋,不许戴帽。”边说边将他的帽子扔在地上。有一天下午,我的鼻子也无缘无故地中了他一弹,当场流血不止。小唐,我另一个最爱讲《薛仁贵征西》并无端端地硬要当我“大哥”的同学得知后,带我去找三蛋,一见面就以薛仁贵的姿势飞起一脚向他踢去,结果当场踢掉他一个“蛋”。踢完之后,小唐无比兴奋,叫我陪他去游泳,我无法推托,只有“冒死”抱住他的腰游入水中(我当时还不会游泳)。我的“大哥”意犹未尽地继续他“伟大的”保护任务,我带着刚刚报完仇的鼻子温暖地游入我“人生的”深水区,在水中我第一次体会到一句古训“出门靠朋友”的生动意义。 。。
四、初中的逗号(2)
哪知从我被弹的第二天起,我每天清晨都要流鼻血,由于害怕,就将血蘸在馒头上吃下,自以为血又回到了体内。然而三个月后鼻血就自动消失了。
“无端端”的意义开始若有所思地扎进我的脑海,无端端的爱、无端端的恨、无端端的鼻血,以及我即将开始的并非无端端的文学(10年后,当我读到梁宗岱译的德语诗人里尔克的一首诗《严重时刻》时,才最终明白了我那时“无端端”的意义)。
一个皮肤浅黑、小个子、厚嘴唇,说话急促而结巴的同学小颜走进了我的生活。他孤僻地学习历史学和地理学这两门功课(由于从小梦想旅行)。一天晚上我以一句奇怪的呓语,“呵,寂静的木螺丝厂。”(他家附近有一个生产木螺丝的工厂)打断了他的“漫游”,令他哈哈大笑。随着笑声的深入,友谊也在深入。
半年后,一个初春的夜晚,他悄悄给我看一个他从不示人的小笔记本,本子的扉页写下“诗抄”二字,一页页写满整齐的诗行。字体纤细清洁,似一个少女的笔迹。这是我第一次读到与我同龄的少年写的诗歌(大部分是古诗,极少部分是白话诗),只可惜现在一点也记不起了。大概是唐诗、宋词、毛泽东诗词、革命烈士诗抄(他最爱读的一本书)及贺敬之式的抒情诗这样一个含混体吧。但这足以令他“非同凡响”了,这可是一种我们大家都不会也不敢想的东西啊。
在这个有点敏感、从小失去母爱的少年的影响下,我开始写作七言古诗或“振振有词”的《满江红》。
时间太慢,古诗已不够写,“歌”又太多(我们当时读过的“歌”就有《青春之歌》、《边疆之歌》、《欧阳海之歌》)。一天下午,我和小颜决定干脆也写一部《校园之歌》。小颜以“大哥”的心情(他那时在我心中的地位已高于“薛霸王”小唐了)给贺敬之写了一封信并夹寄了一首他写的诗,然后又上街买回20本稿纸、两瓶墨水。我们迟迟不知如何下笔,却有一种万事俱备只等消息的感觉。
我们并非陷入焦急的等待,我们到处可找到愉快。一个数学老师及时地将他的愉快送上来。他身体若一根麻绳,皮肤却细如凝脂,脚穿一双特制的5公斤重的皮鞋,说是为了锻炼身体,这些还不是他真正的“愉快处”。他说话有一个特殊的拖腔口音,一上课就只听到他无穷的“日呀、日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