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1/4 页)
批评和不理解阻挡不了奥尼尔,因为在他看来这是拯救美林的必要手段。在公司内外的冷语中,这位忍受着孤独的剑客毅然决然地冒着巨大的风险,砍掉了美林沉重的负担。
奥尼尔的措施立竿见影,美林的利润率迅速回升。到2003年,该公司的利润率已达到27%,比2001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2006年美林的利润继续创出新高,达到75亿美元,比2000年增加了41亿美元。
在局面初步稳定下来之后,2003年奥尼尔开始将重点转移到如何实现增长上。他调换了几乎整个管理团队,几十名资深高级经理被解雇或降级使用,所有阻碍改革的管理人员都会被毫不留情地踢出美林的大门,一批年轻有为的经理开始挑起重担。这样的魄力在美林历史上极为罕见。
与此同时,为实现增长,奥尼尔又通过并购对美林的业务模式进行调整。从2005年开始,美林进行了10多起大手笔收购,以及数量更多的小规模收购,其目的是寻找新的增长点。2007年1月30日,美林宣布以18亿美元收购美国旧金山第一共和银行。这起收购使美林的经纪业务能够接近富裕的私人投资者,从而增加经纪业务的利润率。
经过奥尼尔的调理,美林的脸上露出了健康的红润。2006年,美林的利润增幅高达73%,而摩根士丹利为46%。2007年7月17日,美林表示,其第二季度利润比2006年同期增长了,远远超过了高盛。
不过也有分析师担心,奥尼尔对增长的渴望是否会留下可怕的陷阱。以美林收购第一共和银行为例,这起收购的价格约相当于后者2007年盈利预期的24倍,超出了许多分析师的预期。更令人担忧的是,美林2007年1月收购的第一富兰克林陷入次级债危机。据悉,第一富兰克林的损失几乎达到30亿美元。当然,对于美林这样一家资产达10 000亿美元的大公司来说,30亿美元或许还够不上严重威胁,但已足以引起奥尼尔的警觉。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寂寞的斯坦利·奥尼尔(2)
美国经济是否步入衰退,与次级贷危机有多深、冲击有多大有直接关系。美林2008年4月宣布冲减60亿~80亿美元。这一最新举措意味着美林自2007年10月以来的总冲减额已超过300亿美元,同时也是连续第三个季度出现净亏损,这是其创立94年来持续时间最长的亏损。遭受如此沉重的打击,美林作为美国最大的证券经纪公司的这头牛还牛得起来吗?!
虽然美林绝非唯一一家处于水深火热之境的公司,但分析一下它如何陷得如此之深以及它采取了哪些错误的措施,则有助于人们了解当前这场危机为何会如此严重,且持续时间为何如此之长。在发行抵押担保证券的风险加大后,美林还在大胆地发行这类证券。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也迫切地想知道问题所在,该委员会正展开调查,看美林及其他公司2006年是否应该早些将抵押担保业务的问题告知投资者。
21世纪初房市一片繁荣的时候,美林将抵押担保债券转换为复合债券,从而获利。起初,美林的这种承销工作并不存在什么信贷风险。2006年年初,信贷风险开始初露端倪。但美林依然故我。到了2007年年初,在房市和按揭贷款市场的问题扩大之际,美林又失去了一次收手的机会。事实上,美林无视复合债券缺少买家的事实,反而加快了这类债券的制造,这最终成为它在控制损失方面的一个败笔。
美林的承销热情让它背负了抵押担保证券风险,这种证券的高信用评级使其在发行时无须提供什么资产担保,因此一旦投资者弃之而去,投资这类证券的人就几乎失去了任何保障。美林的另一个举措也是致命的:试图通过本身能力有限的债券保险商来对冲其在抵押担保证券方面承受的巨大风险。
美林已经习惯了在账面上暂时持有大量按揭证券和按揭贷款抵押债权(CDO),但没有AIG这样的公司提供信用保险,美林只能自己承担违约风险了。
不过,美林并未因此减少CDO的承销,反而变得更加大刀阔斧。它开始在账面上持有大量评级最高的CDO,而这些CDO的风险是无法转嫁给别人的。
在华尔街各家CDO承销机构里,美林的承销量长时间高居榜首。2006年,它发起的CDO总额达440亿美元,比2004年增加了两倍。有些CDO虽然没卖出去,但它还是拿到了7亿美元的承销和交易收入。“榜首”的表现也让公司高管人员的奖金因此丰厚了不少。随着市场对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