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3/4 页)
番虽然没有坐上王位,但却完全征服了夏后氏一族,充分体验了一回称霸的快感,因此也更加坚定了他夺取王位的雄心。他率领着本国的军队携带着在夏都搜刮的大量财物,离开夏都斟寻,浩浩荡荡耀武扬威地返回有穷国去了。
看着眼前被洗劫一空的宫室,姒仲康感慨万千。他此刻才认识到,一个国家要想立于不败之地,首先应该自己强大起来,否则只能挨欺负受辱。咳,都只怪兄长姒太康,即位后一味地追求享乐,弄得朝政混乱,国事衰弱,才使有穷国贼寇有了可乘之机。如今自己称王,掌管夏王朝的天下,一定要设法改变这种状况。
不,此事还不妥。虽然自己暂时坐上了王位,可长兄姒太康还活着,应该尽快和他取得联系。征求一下他的意见。
姒仲康故作高姿态,说是要把费尽心机好不容易弄到手的王位还给兄长。他派一名心腹大臣带着两名随从专程前往阳夏(今河南周口地区太康县),迎请他的大哥姒太康回国。
这位大臣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了姒太康。
正在洛水南岸打猎的姒太康获悉国都失落,着实大吃一惊,十分担心家人的安危。后来听说他的家人和宗族大臣们都平安无事,便也就不以为然了。跟他随行的大臣们都劝他联络各地诸侯起兵夺回国都,他却坚决不肯。他说:“想要夺回国都就得发动战争,而战争打起来就会死许多人,我宁愿自己不当天子,也不要让那些无辜的人去死。”于是,他便在阳夏定居下来。
后来他听说妘羿在各地诸侯反抗的强大压力下,被迫将王位让给了他的弟弟姒仲康,他心里很不是滋味。他听说弟弟为了坐上王位,竟然答应每年不但要免除有穷国的赋税,而且还要向有穷国提供双倍的赋税,心中十分恼怒。可是却又无可奈何,只好摇头叹气。他觉得弟弟姒仲康太没有骨气了,实在是有辱先王的圣明。
这日忽闻姒仲康派大臣来见他,顿时心生疑惑。这小子想干嘛,莫不是派人来羞辱我?于是便在自己的住处接待了来人。
大臣说明来意,声称新王愿意将王位归还给太康。
姒太康顿时变了脸色,怒道:“仲康欺吾太甚,此意分明是在羞辱我!你回去告诉他,我姒太康有本事就活着,没本事就死,绝不乞求他的怜悯。如果他还有兄弟情分,就把我的家人送过来,我这辈子是绝对不会再回去的。”
大臣只好回朝如实向姒仲康汇报。
姒仲康表面上做出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内心里却是无比的高兴,因为他根本就不希望姒太康回来,姒太康不归正好满足了他的心愿。
于是,姒仲康便派军队护送姒太康的妃子和儿女往阳夏与他团聚。史书上说姒太康兄弟六人感情多么多么的深,情义多么多么的重,那都是胡扯,是写史人胡乱的吹捧。事实上他们之间的关系只是一般般,没有相互残杀已经是不错的了。
正是:
禹王治世最聪明,
偏生儿孙多昏庸。
无德导致天下乱,
多祸刮起争霸风。
附一:首任王姒禹的生平简历
姒禹,姓姒,名禹,也就是大禹,史书上又称戎禹、崇禹、伯禹,字文命,号高密。中国王族分封时代夏王朝的首任王。传说他是黄帝的后裔,他的先祖为颛顼高阳氏,父亲是崇伯鲧,母亲为修已氏首领女志,(又称女狄、女嬉)。
鲧原是颛顼高阳氏的远支苗裔,其族因不被祖上重视,远迁于西部的边境地区,与西戎人为伍,故而史书上又称他们为戎人。鲧年轻时到修己氏部落走婚,被年轻的女首领女志看中,二人便在修己氏的活动中心石纽(今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汶川县南十里)结为夫妻。婚后夫妻恩爱,感情很好。不久,女志怀了身孕,于帝密五年(辛酉,前2160)六月初六日在石纽生下了禹(据《竹书纪年》)。按照史书上的记载,石纽就是2008年大地震的重灾区汶川县,大禹如果在天有灵,不知他老人家为什么不保佑他故乡的子孙!——这是题外话,表过不提。
据史书记载,说修已氏梦中见流星入于怀中,醒来时就有了身孕,又说是修已氏在山上游玩时,因为吞食薏苡而怀孕,后来便生下了禹。其实这只是传说而已,事实上那是不可能的,不管是今人还是古人,不管是圣人还是平民,只要他是人,都需要有正常的男女交媾来延续后代,别的说法都是假的。事实上那个时代还处于走婚时代,人们不懂得生理常识,往往把一些伟人的身世说得很神秘,以显示他的与众不同。不过,这些传说大都被后世的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