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2/4 页)
安石传》: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在北宋时期,王安石主张变法图强,来改变宋朝的衰落状况。在王安石变法的同时也有很多保守派的人反对变法图强。但是王安石性情刚烈,对自己的见解也是坚信不疑,绝不肯改变。在朝廷辩论的时候王安石滔滔不绝,反对派对他也是无可奈何。王安石针对“天不变,道亦不变”的祖宗旧法提出了“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观点。与反对派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王安石认为自然界的灾变不可怕,祖宗立的法不适应时是需要改变的,社会上的错误舆论是不能够接受的。这三句反映了王安石变法图强的决心,坚决与传统守旧的势力抗争到底。同时这三句话也反映了王安石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三字篇 第七章(2)
“三不足”就是来源于这个故事,后来人们经常用“三不足”来形容勇于革新的大无谓的斗争精神。
■ 三寸舌
语出《史记?留侯世家》留侯的一句话: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
汉朝时期的张良履立战功,被汉高祖刘邦封为留侯,张良虽然身份显赫,然而内心却充满了矛盾和痛苦,有着消极避世的念头。有一次张良在回忆自己人生的时候说:“我家世世代代都是韩国的忠臣,自从秦国将韩国灭掉以后,我不惜花重金,向秦国报仇。全天下的人都为此事感到震惊。没想到今天我却仅凭着这三寸之舌向皇帝献计献策,就当上了皇帝的老师。而且还位列留侯,封地万户,我已经非常满足了,这也就是普通人的最高待遇了吧。然而这些事情又有什么意义呢?我想丢弃它们与仙人一起去学习轻身的法术了。”从此之后张良就不吃不喝,开始了修行。刘邦死后,吕后依然很器重张良,吕后劝张良进食,张良没有办法又开始少量进食。
后来就有了“三寸舌”一词,形容一个人能言善辩,巧于辞令。
■ 三只手
“三只手”一词据说最初来源于古罗马戏剧家普劳图斯的喜剧《一坛黄金》。
《一坛黄金》主要讲述了穷得一文不名的主人公欧克里奥的女儿与梅格多罗斯的外甥卢科尼得斯相恋而怀孕,梅格多罗斯为了促成这两个人的婚事,答应不让女方陪嫁,准备在临产的当天迎娶欧克里奥的女儿。正巧当天欧克里奥无意之中在自己家的灶台下挖得了一坛黄金,在惊喜之余又有些担心黄金会被别人觊觎,于是决定将黄金埋到一片柳树林里。这一幕正巧被卢科尼得斯派遣去他家的奴仆斯特罗比卢斯撞见,便顺手牵羊将黄金盗走给了他的主人。欧克里奥发现自己的黄金丢失之后宛若得了失心疯一样严厉地盘问仆人,要他伸手出来看是不是他偷了黄金,仆人将两只手都伸出来之后,欧克里奥居然让他将第三只手伸出来看。
自此,人们便经常用三只手来表示小偷。
■ 三珠树
语出《旧唐书?王勃传》:勃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与兄勔,勮,才藻相类。父友杜易简常称之曰:“此王氏三珠树也。”
唐朝时期的王勃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他六岁的时候就能写文章,而且诗情豪迈,辞藻优美,而他的两位哥哥,也都和他一样写起文章来思绪流畅,毫无阻滞。三人经常一起吟诗作对,很是愉快。有一次,他们父亲的朋友杜易简来到他们家,看见三位文人又在那里吟诗弄墨,就随口称赞道:“这三兄弟真是你们王家的三株树啊。”“三珠树”是一种非常珍奇的树名,杜易简用“三珠树”来形容王勃他们三兄弟,可谓是对他们才华极高的评价啊。王勃的成就真的很大,他写的《腾王阁序》到今天也还依然被人们争相背诵。
“三珠树”就是出自这个故事,今天人们用“三珠树”来表示对别人兄弟的美称。
■ 丧家狗
典出《史记?孔子世家》: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
春秋时期,孔子带着自己的弟子,周游列国,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当他们来到郑国的时候,孔子和弟子们走散了,于是他一个人站在郑国的东门等着弟子们来找自己。郑国有一个人告诉正在找师傅的子贡说:“东门有一个人,他的额头像是尧,脖子像是皋陶,肩膀像是子产,但是自腰以下却要比禹短上三寸,那种不得志的样子活像是一只没有家的狗。”子贡找到孔子之后如实地说了这些话,孔子笑着说:“说我长的什么样子是次要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