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1/4 页)
全球经济不平衡需要调整。
事实上,出口依赖型经济很脆弱,单纯依靠大量的出口,人为地控制货币,形成巨额经常账户盈余,但对刺激国内需求没有给予足够重视,也需要尽快调整。英国《金融时报》副主编兼首席经济评论员马丁?沃尔夫把金融和美国等发达国家“疯狂放纵的金融创新行为和借贷消费”,归诸于中国等国家的超低利率。他说,“以中国为首的顺差大国把过剩的美元返投美英金融市场,直接导致美英能够压低利率,因此巨额顺差国是危机爆发的深层次原因之一。”英国智库欧洲改革中心经济学家西蒙?泰尔福德更认为,如果没有中国、德国和日本“过度储蓄”的话,这场危机或许就不会发生。这是典型的为金融危机寻找“替罪羊”。不知道英国的主编或首席经济评论 员有没有像电影界流行的“潜规则”。
美国人无比怀念那个时代,那时美元强势着,这个世界对美国而言,确实是“平的”。但在金融市场领域中,世界是不平的,平坦背后隐藏着看不到的危险隐患。
在华尔街风雨飘摇的时候,美国人应该反思全球化是否完美无缺。因为金融市场往往缺乏完整的透明性,从而带来巨大的风险,而我们有时不能够识别风险。
。 想看书来
第四章 决战华尔街(1)
50年后,当我们回过头来看当前这场金融危机,会发现它是如此的惊心动魄。
华尔街风暴把美国拖下了水。2008年,经济充满了变数。8500亿美元救市计划拉开了华尔街战争的序幕,欧美联盟是一个重要的信号。一场决战即将开始。
欧美联盟能成功登陆金融市场的“诺曼底”实现对经济衰退的大反攻吗?
第一节 向金融危机宣战
领导美国这场对金融危机进行战争的是两位大将,一位是将军保尔森,一位是元帅伯南克。保尔森与伯南克用智慧和勇气建起了在金融危机时期的“黄金搭档”,统率美国各方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打一场面对金融危机这个大敌的“世纪大战”,以拯救美国金融危机和可能出现的经济大萧条于水火。如果在华尔街摸爬滚打了几十年的保尔森和卓越的经济学家伯南克都无法拯救美国于危机之中,那美国还能指望谁?
将军保尔森
2008年10月份前两周的表现,把保尔森推到了全世界人民的面前。
1968年,保尔森从长青藤盟校之一的达特茅斯学院毕业,获得了英语学士学位。1970年,他拿到了哈佛大学的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中国人民对于保尔森并不陌生,他曾多次宣称自己具有中国情结,自1990年以来,他曾经访问过中国七十多次。他曾经还是清华大学管理学院的顾问委员会成员。保尔森的中国人缘,在其担任高盛董事长时,发挥到了极致。
1994年,保尔森来到北京,在人民大会堂,宣布高盛北京代表处开业。在中国,高盛是开创数个“第一”的外资机构。
在主掌高盛的7年中,保尔森一直积极开拓中国业务。高盛是第一家获得上海证券交易所B股交易许可的外资投资银行,也是首批获得境外机构投资者资格认证的外资机构之一,并多次在中国政府的大型全球债务发售交易中担任顾问及主承销商。
高盛还是第一家中标协助中国处理不良资产的外资机构,也是第一家完成不良资产国际销售的外资机构。
保尔森在各个场合对中国朋友评价甚高。保尔森强调中国伙伴具有强烈的职业道德,他更推崇中国的政府官员,他评价中国民众愿意接受好的建议,尤其在实践中探索最适合中国市场的运作方式上,而且完成工作的速度极高,“在其他地方一项所需要的时间,他们只要一半或1/3就足够了”。
在白宫供职3年后,保尔森转而投身商界,加入了高盛公司,开始了他“平步青云”的商途生涯。在他的执掌之下,高盛成为美国最 赚钱的证券公司。
2006年7月,处在事业巅峰的保尔森决定接受总统布什的邀请,从前任斯诺手中接过财政部长一职。
凭借着对华尔街的深入了解,保尔森成功入围美国财政部长,而在他之前布什总统提名的前两任财政部长——奥尼尔和斯诺都是没有华尔街背景的公司高层。可以说,在成为财政部长之前,他的职业生涯几乎都在华尔街最重要的投资银行——高盛度过。保尔森是这个地球上最熟悉华尔街的几个人之一。
2006年,携带7亿美元身家离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