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部分(第3/4 页)
低一脚地向秦淮河畔走去,只见到处火光冲天,夜空映得一片血红。
好不容易来到长板桥上,站在桥头,向媚香楼方向望去,却发现媚香楼已隐入一片火海之中。
李香君心里一沉,脚下发软,一下子跌坐在桥面上,脑子里已一片空白。
正巧,这时当年为李香君教曲的师傅苏昆生,路过长板桥,无意中发现了坐在地上发傻的李香君,连忙将她扶起,才知她已无处可去,便带着她随逃难的人流奔往苏州。
其实,这天夜里侯方域也正在南京城里,是在扬州兵败后,脱身返回南京的。
到达时正逢清兵肆虐屠城,他心里焦急地挂牵着李香君的安危,就火烧火燎地赶到秦淮河边,却看到媚香楼燃成一团烈焰,熟悉的人一个也没见着。
他在媚香楼附近,徘徊寻找了整整一夜,却没能见到李香君的影子。其实,那时李香君就坐在离媚香楼仅有一箭之遥的长板桥上,无奈老天戏弄人,偏偏没让他俩相遇。
李香君在苏昆生的照顾下来到苏州,由于一路颠簸劳苦,精神上又极度悲伤,已经身染重病。
苏州情况还比较平静,几经周折,李香君找到了昔日好友卞玉京。
卞玉京原本也是秦淮名姬,与李香君交情甚好。两年前,她迁居苏州,在虎丘的山塘置下了一座清雅的小院。
见到好友逃难至此,卞玉京热情收留了李香君在小院住下,并请来名医为她诊治。几经诊察,才知李香君患的是肺痨。这种病在当时是无药根治的,只能滋养调理,勉强延续着生命。
病中的李香君,深深地思念着侯方域,日夜捧着那把血染的桃花扇,回忆着侯郎的音容笑貌,泪水浸透了衣襟。
苏昆生是个古道热肠的人,见李香君痛不欲生,等局势稍微平静一些,就返回南京,打听侯方域的消息。
经多方探问,证实了侯方域曾在南京寻找过李香君,了无结果之后,失望地回老家商邱去了。
苏昆生得到消息后,立刻赶到苏州告诉了李香君。李香君倦卧病榻,一副憔悴虚弱的可怜模样。见此情景,苏昆生心中痛惜之极,自愿提出要北上商邱,为一对有情人传递消息。
在苏昆生北上不久,李香君开始咯血,病情一日重于一日,终于气息难继。
弥留之际,她挣扎着让卞玉京为自己剪下一绺青丝,小心翼翼地用红绫包好,再把它绑在比生命还珍贵的桃花扇上,然后交给卞玉京,请她转交给侯方域,并留下遗言说:“公子当为大明守节,勿事异族,妾于九泉之下铭记公子厚爱。”
侯方域得到苏昆生送来的消息,立刻启程,赶往苏州。可惜,当他来到卞玉京的小院,李香君已于前夜咽下了最后一口气,只给他留下一片挚情,令他心伤欲绝。
当然,出现在这里的李香君,只是主脑创造出来的高智能NPC,跟历代名女的隐藏任务有关。
她有一件极厉害的法宝,叫做如意水烟罗。
此宝看上去是一面罗网,不用时,折叠起来,薄薄一层,大只方寸;弹指展开,大小数百千丈,无不由心。妙在是与别的法宝不同,毫无光华,也无甚形迹。多好的慧目法眼,也只依稀辨出一片薄得几非目力能见的烟痕;任多猛烈的水火风雷,均攻不进。
高峰跟李香君寒暄了几句,便祭出各种法宝,跟她周旋起来。
不久,李香君支持不住,跳过一边,淡然一笑:“好吧,我认输了。”
高峰呵呵笑道:“既然如此,我们赶紧去找任务物品吧。”
便搂着李香君的纤腰,化为一道青光,全速飞向瀛洲台。
只是一眨眼的工夫,高峰和李香君已经来到瀛洲台,挑战历代名将。
这次刷新出来的名将,是明朝的王守仁。
王阳明于明宪宗成化八年{1472年}农历九月三十日亥时,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官宦世家,其远祖为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
其父王华,成化十七年{1481年}状元,后官至南京吏部尚书。
据《年谱》记载,他出生前夕,祖母梦见有人从云中送子来,梦醒时王阳明刚好出生。祖父便为他起名叫王云,乡中人亦称其降生处为瑞云楼。然而,他到了五岁还不会说话。
一天,一位高僧经过,抚摸他的头说“好个孩儿,可惜道破”,意指他的名字“云”道破了他出生的秘密。其祖父幡然醒悟,遂更其名为守仁,此后他便开口说话了。
这个故事有点神话色彩,但从这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