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2/4 页)
作者有话要说: 1。作者我把马天云改成马天瑜了,给各位读者大大造成不便,还请谅解。(*  ̄3)(ε ̄ *)
2。我们尊贵的晋王由亲爱的夏天友情客串,感谢支持我这破坑,么么哒。
☆、第三回合
冯氏从一开始就不同意梁波和马天瑜之间的来往,但凡抓住点影子,都要好好阻挠一番,非是他二人不相配,主要是这里头有个不好明言的缘故,说出来挺伤脸面。
这事儿吧,还得从头讲起。话说当年太皇太后垂危,对跟了他十几年且有如亲生儿子的冯氏一直心存愧疚,便认了冯氏做义子,封为广陵郡君。冯氏临出宫前,作为在后宫蹉跎十几年青春岁月的弥补,也为义子的将来着想,太皇太后奏请先帝下了旨意为冯氏赐婚,让他下嫁给永和六年的新科探花梁蕙,成全了冯氏与意中人的一段大好姻缘。
冯氏虽有几分姿色,却比小妻主大了整整十五岁,试问男人到这个年纪,还能得到女子的多少待见?为了将来夫妻和睦,冯氏没少费心思,更别提梁蕙当时还有心上人。这人就是后来嫁给马文的古氏。彼时梁古二人正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冯氏倚仗圣旨横刀夺爱,就此和古氏结下了梁子。
古氏从年轻到老,别的不说,最大的特点就是心眼儿和针眼儿一般大。没能嫁给梁蕙,成了古氏心头拔不掉的硬刺,除了恨冯氏,古氏连带着将意志不够坚定的梁蕙也记恨上了,而且一恨就恨到了现在。
梁蕙的旧情人古氏心里憋着气,尽管此后女婚男嫁各不相干。大家都是京都名门贵夫,在同一个圈子里混,难免有碰头的时候,双方面上虽和气,可心里早就跟那乌眼儿斗鸡似的,颈毛直竖,恨不能咬死对方。刚开始的时候,冯氏因着在宫中待过,加上年岁也大些,便不与他见识,可古氏不依不饶啊,只要逮着机会,变着法子给冯氏穿小鞋下绊子,将冯氏折腾得够呛,于是到后来冯氏但凡有时机,必会反击。
简而言之,古氏根本不可能将亲生儿子马天瑜嫁给冯氏的亲生女儿梁波。而冯氏好歹也算是个有头衔的人,更不可能为了小辈折了自己的脸面,上赶着奔到马府去求亲,按照他的意思,就凭古氏这副德行,即便全天下的儿郎死光了,也决不会让梁波去娶马家郎。
而今梁波颠颠儿地跑去守宫城,若是真和马家郎有关系,那事情就太糟了。你说人家孩子被太国公招进了宫,那就明摆着是准备留在宫里当贵人的,这儿梁波要是再上赶着追,指不定闹出什么没法子收场的事儿来。本想着小儿女小打小闹,做父亲的在中间搅和搅和,这感情也就淡了,可现在看来,梁波还暗地里跟他卯上了劲儿。如此一来,唯有给梁波订下亲事,提早娶夫,只怕才能将她的心收拢回来了。
贾氏见冯氏沉浸于往事,一动不动,好似凝住了一般,隐隐觉着不好,要是将年近花甲的老大哥气出个好歹来,谁也别想有好日子过,于是就手倒了杯清茶给冯氏递过去,好言相劝,“哥哥,其实…也没那么寸,许是我多心了…”
“就算有,哥哥也便放宽心吧,马家小郎进了宫门,老三再怎么蹦跶,也是没辙啦。”贾氏一旁的钱氏语气轻松,颇不以为然。
冯氏揉了揉眉心,将顿在半空中的手捂在心口上,一声长叹,“就老三那性子,又是年少不更事,虽说妻主如今出门在外,鞭长莫及,可只有给老三寻上一门好亲事,管束着她,我才能放心,否则就我这岁数,早晚给她气背过去不可。”
三位叔父齐声附议,点头称是。梁波今年一十有七,这个年纪娶夫挺合适的,之前冯氏有意打探梁波的意思,梁波当时瞒下她和马天瑜之事,面上大大咧咧的,只说不急,想再过两年,而且一定要碰上可心的人才娶。冯氏岂能无所察觉?不过体谅她年少,做事总是激情满满,热血当头,想着放凉了再说,这才将亲事暂时搁浅,而今又猛不迭地提上了日程,冯氏却没了主意。
冯氏的三位兄弟帮忙出点子,议论着哪家的儿郎才能配得上梁波,一时间这个瞧着好,那个又觉得不错,这样看来,人选也有不少。四个男人说着说着,气氛又热络起来,不知怎的,便将话题拐带到即将轰动京都乃至全国的嘉选上去了。
是的,宫城里那位至高无上的主儿也到了娶亲的年纪。再过几个月,各县州府道上经过层层选拔,最后脱颖而出的儿郎都会入京嘉选,虽不见得人人都能嫁到帝王家,可那落选的,亦是拔尖的,照样会得到权贵仕女的青睐,如此一来,梁家老三也能趁着这股东风,择一佳偶不是?
四个老男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