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部分(第1/4 页)
仪华看着几人的神色,紧绷的眉心不易察觉的松了些许,她出声阻止了李进忠他们闯入的意图,这才让陈德海扶她回到炕上坐下。阿秋又勉强定了定心神,放了一个紫红缎面的实心方枕过去。
仪华靠着方枕坐着舒缓了几口气,手习惯性的轻抚着肚子,一眼也没看那么让她一瓶药水泼在脸上的短须太医,只看着手持圣旨的太监,道:“皇上是让你们秘密北上,下的也是密旨,就是要了我的命,也是以难产一尸两命为由。可你们以暴露了行踪,整个王妃、甚至是北平城里的官宦人家,只怕不过今晚也知皇上派了太医。到时我突然暴毙,你们如何向众人解释?又如何向皇上复命?”
一席话,仪华说得温温和和,却句句直切要害,那宫监被问得哑口无言,尽管那张普通至极的面孔脸色未变,望向仪华的目光却是变了又变。
原来他们路上遇大雪,很耽搁了几日行程,后来便日夜兼程而行。可偏生又遇意外,当他们大队人马赶至冀州的时候。正好是深夜时分。
说到这,便得先说冀州。上古九州,冀州为首,从元就是陪辅京都的“畿内巨州”。到了明初洪武年间,京师虽移至应天,但也是北平治下重镇。而冀州又位于燕山之下,那里屯有大明兵士,军营重地方圆数十里严禁闲杂人等。
那日,他们到达冀州已很晚了,大雪纷纷扬扬的下,四下里全然的白又全然的黑,极是难分清路况。于是在地域辽阔的冀州,一个不慎竟在离军营几十里外引起了哨兵的注意,作为可疑人士全部关押了起来。无奈之中,这才不得不亮出他们的身份,后来又与反北平过年的徐增寿同路,又趋于无奈一入府就亮出身份,一时不由自慌阵脚,只想早日完成皇命!
“王妃,你以为这样就可以抗旨?”那宫监心里虽惊觉仪华一句不差的说中,口中却半分口不松。
仪华见他没有否认。紧攥成拳的双手松了松,方才发现手心里全是腻腻的汗,不由自嘲的笑了笑,可是那笑容很苍白无力,看得人心里一酸。
阿秋还未止下的眼泪,又哗哗不觉的落下。
仪华目光温柔的看了一眼阿秋,转过脸,已是冰冷的朝着那宫监道:“我没想过抗旨,不过是要与人方便已方便罢了。”
那宫监没说话,仪华看了他一眼就续道:“我生产之日,左不过就是这月。你们何不多等几日,在我生产当日给了药,造成产后大出血而亡。我想这样,比起我当场暴毙要强上许多,更是守了皇上下的密旨。不知各位意下如何?”
听罢,四名太监神色丝毫不变,那三名太医眉目间却流露出几分意动。
这些太医们是想到朱元璋治下不利的时候,每每要延至臣下家属,一去便是几十条人命。他们想了这些,彼此交换了一个眼色,便由其中一人犹犹豫豫的对那宫监道:“……公公,我们本就耽搁了好些行程,再多耽搁几日也算不得什么。再说这也是为了皇上圣意,我们可不能违了圣意……”说时,被对方冷冷的一眼回视,声音渐渐低了,终不可闻。
没有对说服了太医露出得色,仪华还是一副平常沉静的面容,只在她和那宫监目光相遇时。微微扯出了一抹笑容,神色很是轻松。
那宫监却神色凝重,平凡的眼睛似忽然镶上了光彩,目光如炬的盯着仪华。过了一会儿,他才敛下目中精光,向身后持剑的三人使了一个眼色,那三人会意一个剑招收回长剑,转瞬之间凛冽的杀气消失,又恢复成三名面容普通、让人过目即忘的小宫监。
阿秋眼睛瞪得大大的,对他们的转变很惊骇。
仪华脸上看不出来,其实也很惊骇,觉得这三人出手不凡,就如前世武侠戏剧里的人物,想来这名手持圣旨的宫监也是一个好手。
一念想下,仪华心里愈加不安。
这时,徐增寿一面从外跑进来,一面焦急的大声喊道:“大姐,出了什么事?进公公说你这里面不对劲?”许是过于心焦,已忘了敬语。
徐增寿说完这些话,人早已一把撩开了酱色绣金的厚帘子,进到了屋里来。
仪华看到徐增寿担忧焦急的神色,眼里涌了些许暖意,对他说:“没事。就阿秋失手打翻了东西而已,你别担心。”
虽听得这样说,徐增寿还是感到不对,因为仪华脸上没有一丝松缓的表情,而他还看到了阿秋的眼里不住地闪动着惊恐绝望的泪光。再转眼看京里来的几人,四名宫监没什么异状,但是那三名太医眼睛却躲躲闪闪,尤其是那短须太医目光畏缩,一看就知不对!
徐增寿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