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部分(第1/4 页)
陈德海见仪华紧张了起来,想起朱棣临走时的交代,他反而冷静了下来,心里自我建设着,也许不是那么回事,是自己小题大作了也不一定,外面的人还等着他应付去!一想之下,陈德海舒展了眉心,道:“不是王爷派的人,是皇上听说您身子不好,派了擅长妇人之症的太医过来,为王妃看诊。”
此言一出,满室皆惊。
陈德海扫了一眼众人脸上惊喜之色,几不可见的蹙了蹙眉,脸上却露出与他们一样的表情,堆了笑道:“这是皇上对王爷、王妃的隆恩!王妃您先收拾一下,小的这先去引徐三公子和诸位太医入府。”
仪华点点头,让陈德海先去,心里却疑惑重重。虽是皇恩晃荡,可这皇恩延伸的太远了些,竟让太医行数千里的路,只因她身子不好?或者是因朱棣献计有功,所以才对她格外照顾?还有徐增寿又怎么和他们一起来了……?
一时间,无数个念头在仪华脑中闪过,她却抓不住其中一个,索性也不再想下去,只让阿秋、盼夏为她梳妆、换衣。
另一边听闻京师应天来人了,东西三所的众妃妾们都以为是带来了朱棣的消息,忙换上披风、拿了手炉、带了侍人就往仪华的宫里赶来。而同一时,陈德海安排了随行的十几名卫护在王府前院住下,就引了徐增寿与那些太医到了王府后院。
不过一会儿,仪华宫内的正殿里面,已是乌压压的一屋子人。
仪华重新梳妆后,与郭软玉来到正殿,就见殿里一边坐着王蓉儿、李映红,下面陪立着妾室然氏与三名朝鲜女子。一边站着七名面生的男子,其中三人都四五十岁的样子,面上留着胡须;另外立着的四人,他们年龄不等,但有两人身上背着医药箱,且面上光滑白皙;这便知前面三人是太医、后面四人是宫监。
但一殿的人中,为何少了徐增寿?
仪华扫了一眼殿内,还没询问出口,一旁掺扶着她的李进忠便已说了。原来徐增寿刚走到正殿门口,便觉脂粉暖香扑鼻,锦帘低垂逶迤。侍人掀起一角门帘时,他正觉殿内琉璃华彩,就见几张雪白的面孔,在那向门口处张望。当下,他也不敢多看,忙调开了头。陈德海一见明白过来,忙让一小内侍领了他去偏殿等候。
说话的时候,仪华、郭软玉已按主次分别落座。
众人见了仪华,纷纷立身行礼。
仪华颔首受了礼,又顾及他们是朱元璋派来的,自然要高看上几分,便立马请了三位太医落座,又让迎春给他们上了茶水,正要同他们说些什么时,却被李映红先声夺人道:“王妃,他们从千里之外的应天来,您问问可是带了王爷的消息?”
仪华微拧了一下眉头,望向李映红道:“郭氏,王爷若有消息定会告知,你耐心等待就可。”声音依旧温和。
又是等!她已经过了双十年华了,还有多少青春岁月去等?想起今年惶惶不安的三月等待,以及朱棣这一年对后院的冷淡,李映红如踩了尾巴猫,几乎要一下子乍起来了,却感手腕让人死劲的压住,随即就听郭软玉在耳畔低声说道:“这一年下来,你的性子还没磨平吗?!”
李映红一怔,望了眼似无事人般的王蓉儿,又看了一眼即将临盆的仪华,她僵硬的转回头,便看见郭软玉犹带几分严厉的目光。这一眼,使她不由恍惚了一下,一向性情温和的郭软玉,是何时也有了这种迫人的眼神?还是物是人非,周围的一切都变化了……
仪华见李映红低头未语,这才又看向三位太医,客气道:“诸位太医是奉皇命而来,不知皇上可以旨意示下?”
这三名太医,皆穿着一袭青色长袍,其中两人身材清瘦,下颌留着三缕胡须,颇有几分清贵气。另一名比前两位略胖些,胖胖的脸上蓄着,很有精神的样子。
听到仪华的问话,前面两名清贵气的太医对看一眼,一人回道:“皇上的旨意,就是让微臣等人给王妃看诊,以确保王妃身体康体,平安生产。”说着,看了一眼对面坐着的王蓉儿几人,低头道:“微臣等人上路之前,并未与燕王殿下遇见,也未得到任何关于燕王殿下的消息。”
对方说的如此直白,明显她来之前,已让人问过这他们。
仪华思忖着,就听那蓄一撮短须的插口道:“微臣见王妃面色虽红润,但不知王妃脉象如何,所以还请王妃现在移驾安静之所,以让臣等静心为您看脉。”这话说完,另两名太医都看了他一眼,心想无故被拖延了许多时间,便也同意了他的话。
仪华却听得诧异不解,不过看脉何须如此赶时,转念又想朱元璋行事毒